<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7-05 15:30 原文鏈接: 知名地質學家沈樹忠院士榮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2019年7月4日在意大利米蘭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地層學大會上,南京大學沈樹忠院士榮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ICS Medal)。該獎由國際地層委員會于2004年設立,每四年頒發一次,每次僅有一人獲獎。之前全球獲此殊榮的科學家僅有四位,沈樹忠院士是第五位,也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亞洲科學家。該獎的宗旨是獎勵在國際地層學領域做出卓越成就,對全球地層學研究具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國際地層學最高金獎在全球范圍內提名,由專門的評獎委員會匯總,提交國際地層委員討論并投票,最后評選出獲獎者。

      當天的頒獎儀式上,國際地層委員會主席David Harper院士向沈樹忠院士頒發了證書和金牌。他在頒獎詞中介紹,獲獎人沈樹忠是世界知名的地層學家、古生物學家,腕足動物和牙形動物研究專家,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層界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是二疊系2個“金釘子”落戶中國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擔任國際地層委員會二疊紀分會主席近八年,為二疊紀生物地層學的發展、地層序列的建立和全球對比、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沈樹忠院士長期致力于二疊系研究,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丹麥、緬甸、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開展了國際合作,足跡遍布全球各大洲,領導全球的二疊系研究,在生物地層學、化學地層學、年代地層學、古地理重建、生物多樣性演變模式等方面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沈樹忠院士熱愛野外地質工作,曾5次進入西藏進行科學考察,建立了喜馬拉雅地區高分辨率的二疊系-三疊系地層和地球化學剖面,構建了南方高緯度地區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模式。另外,他也在祖國的極大多數省和地區開展地質考察和標本采集,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著。

      在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研究中,他與團隊成員和國際同行共同開展高精度綜合年代地層框架、生物多樣性和多種地化指標等的定量分析研究,論證二疊紀末海陸生物大滅絕的同時性和瞬時性,指出大規模巖漿活動造成地表環境的巨變是導致該生物大滅絕的主因。這些成果在《科學》(Science)、《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EPSL)等頂級學術刊物發表后,引起國內外同行的極大關注;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成果入選《201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相關內容被編入美國等大學教材。

      據了解,沈樹忠院士此次榮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是對他多年研究生涯與卓越貢獻的褒獎,也代表了國際地層學界對中國古生物地層學研究的高度肯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地層古生物學家極大地推動了國際地層學的發展,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層界線即“金釘子”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11枚“金釘子”,是目前國際上獲得“金釘子”最多的國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