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通訊》雜志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利用輔助生殖技術,已能培育出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NWR)和其近親亞種的雜交胚胎。雖然此前研究人員曾對馬等大型哺乳動物進行過體外受精,但這項研究是首個將犀牛胚胎在體外成功培養至囊胚期的例子。這一技術有望讓瀕危基因得以保留,大大提高了部分保存北方白犀牛基因的可能性。
北方白犀牛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哺乳動物。不久前,世界上最后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離世,剩下的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成為這一物種在地球僅存的成員。
此次,意大利科學家卡塞雷·卡里、德國柏林萊布尼茨動物園及野生動物研究所的托馬斯·希爾德布蘭德及其同事,通過體外受精培育了雜交犀牛胚胎,并用雜交胚胎建立了胚胎干細胞系。研究團隊先將低溫冷凍的雄性北方白犀牛精子解凍,但由于雌性北方白犀牛的卵母細胞(卵子)數量不斷減少,研究人員只能通過卵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把雄性北方白犀牛的精子注入其近親亞種南方白犀牛(SWR)的卵母細胞內,使其受精。隨后,研究人員將由此形成的北方—南方混合白犀牛胚胎培養至囊胚期,再將其冷凍,以備將來移植到雌性南方白犀牛體內代孕。
研究團隊指出,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把冷凍胚胎放入代孕的雌性南方白犀牛體內,并使其成功懷孕、分娩。此外,研究人員也計劃嘗試從兩頭僅存的雌性北方白犀牛體內獲得卵母細胞。
在論文隨附的相關評論中,科學家表示這項研究“有望讓功能性滅絕的北方白犀牛亞種的基因得以保留”。
在現代社會,父母中的一方可能會帶女兒去上芭蕾舞課,并準備好晚餐,以便另一方可以在接兒子去踢足球之前上運動課。對觀察者來說,他們似乎在非常忙碌的、共同撫養孩子的、一夫一妻的關系中進行合作。這些人可能認為......
當21世紀初,小鼠、人類、大鼠和黑猩猩的完整基因組首次發表后,遺傳學家通過比較基因序列為了解哺乳動物進化打開了大門。為什么一些哺乳動物嗅覺特別靈敏?為什么有些哺乳動物要冬眠?為什么一些哺乳動物的大腦發......
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西北醫科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無脊椎動物中主要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神經遞質章魚胺(octopamine)是如何與哺乳動物大腦中的其他細胞......
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此前主要通過鳥類傳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正在威脅海洋哺乳動物。在美國去年夏天的一起疫情中,野生鳥類可能至少兩次將禽流感病毒傳給了海豹。不過科學家表示,海豹間的疫情暫時不會威脅人......
我國首套海洋哺乳動物水下聲學實時監測系統在該保護區建設完成驗收并在連續3個月運行中初顯成效,運行期間共監測到海洋哺乳動物聲學片段1066條,并實時傳輸至保護區智慧化監管指揮中心。2022年11月,合浦......
現生馬僅有真馬Equus一個屬,是其遠古時代繁盛族群中僅存的代表。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之后的一個多世紀,馬科動物Equidae以其教科書級別的宏演化(Macroevolution)歷史成為了闡釋......
動物的社會組織形式能夠影響壽命。2日,記者從中科院動物所獲悉,利用系統發育比較分析方法,該所研究人員對近1000種哺乳動物分析發現,群居物種比獨居物種更長壽。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哺乳動物,也稱獸類,擁有多種社會組織,如獨居、配對和群居等。群居形式多樣,包含以裸鼴鼠為代表的真社會和以金絲猴為代表的重層社會。群居還可根據成年雌性和成年雄性獨居或與多個異性共居的情況,劃分為一雄多雌......
哺乳動物的社會組織與壽命之間有何關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周旭明、李明研究員團隊領導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群居哺乳動物可能普遍比獨居哺乳動物活得......
人類的毛發為什么明顯比其他哺乳動物少?這一直是個謎。近日,美國科學家在eLife發表論文稱,人類似乎擁有全身長毛發的基因,但進化使它們喪失了功能。研究結果指出,一組基因和基因組的調控區域似乎對毛發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