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病學研究所教授李孟鴻團隊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作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發揮著輔助作用,為丁酸梭菌促進化療/免疫治療效果提供了重要見解。相關研究發表于Gut Microbes。雜志編輯對該論文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并肯定了該研究對腸道微生物領域的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
論文通訊作者李孟鴻介紹,近年來,腸道菌群與癌癥的研究十分火熱,研究人員發現腸道菌群紊亂與結直腸癌發生發展直接相關。結直腸癌作為全球最高發的癌癥類型之一,對一些藥物治療都已經呈現出了耐藥性。因此,為實現結直腸癌的有效治療,探究其潛在的危險因素,探討癌癥生物標志物及微生物標記物顯得尤為重要。此外,針對腫瘤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抗藥性和免疫逃逸現象,也急需相對應的治療方案。
目前在微生物組與癌癥研究的重要進展中,已確定腸道微生物中的益生菌在人類癌癥中可以起到關鍵的保護作用。由于益生菌能夠對宿主的生理和免疫機制產生影響,因此它們可能具有調節與對抗腫瘤活性的功能,其中丁酸梭菌已被報道可參與調節多種疾病和癌癥,但這些調節作用的基礎機制尚不清楚,這大大限制了它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包括癌癥的治療,所以探索發現調節機制非常重要。
李孟鴻團隊在大樣本量結直腸癌研究的基礎上,探索了丁酸梭菌是否對結直腸癌的治療或輔助治療起作用,并首次發現丁酸梭菌通過調節包括對MYC(一種癌基因,后面“促癌基因是他的描述”)促癌基因在內的關鍵信號分子,重新編程了結直腸癌中的增殖、遷移、干性和腫瘤生長,研究團隊發現丁酸梭菌可以通過破壞MYC的穩定性來抑制癌細胞增殖/轉移,增敏5-FU治療效果,并增強anti-PD1的療效。
該研究揭示了丁酸梭菌作為一種潛在的抗癌輔助藥物,在防止腫瘤治療過程中耐藥和免疫監測逃逸中起了重要作用,并提供了一種非常具備潛力的癌癥治療策略。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3.2186114
2月26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獲悉,該院胡俊波教授、王桂華教授團隊聯合電子科技大學許川教授團隊通過RNA測序、蛋白質譜分析、體內體外實驗等多種實驗,揭示結腸癌轉移的分子機制,并提......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腫瘤科病房內,田大叔正開心地收拾著行李。“老田,出院啦,祝賀祝賀,回了陜西也要跟我們保持聯系哦。”“對呀,你恢復得效果那么好,我們還要跟你多請教呢。”“就是就是,希望我家那位也能有你......
來自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了四種關鍵的跡象和癥狀,表明患早發性結直腸癌的可能性增加。這些警告信號可能在更及時地發現和診斷年輕成年人的這種類型的癌癥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近來,年輕成年人的結......
近期,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發布了2016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數據,數據收集截止時間為2019年8月31日,包含了31個省(區、市)的數據,覆蓋3.8億人。與以往不同,該報告首次公布了各省......
壞死性細胞死亡的特征是細胞腫脹、質膜破裂和細胞器破裂,這與凋亡和其他類型的細胞死亡不同。壞死曾經被認為是一種由物理化學應激引起的不受調節的細胞死亡,直到程序性壞死(稱為壞死)被解開。壞死在壞死性癌癥細......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病學研究所教授李孟鴻團隊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作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發揮著輔助作用,為丁酸梭菌促進化療/免疫治療效果提供了重要見解。相關研究發表于GutMic......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病學研究所教授李孟鴻團隊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作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發揮著輔助作用,為丁酸梭菌促進化療/免疫治療效果提供了重要見解。相關研究發表于GutMic......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病學研究所教授李孟鴻團隊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作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發揮著輔助作用,為丁酸梭菌促進化療/免疫治療效果提供了重要見解。相關研究發表于GutMic......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病學研究所教授李孟鴻團隊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作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發揮著輔助作用,為丁酸梭菌促進化療/免疫治療效果提供了重要見解。相關研究發表于GutMic......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2015級臨床醫學八年制陳奕鴻、徐南竹、洪暢等本科生歷時近四年,首次闡明了分子馬達Myo1b(肌球蛋白1b)在結腸癌細胞自噬調節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相關研究發表于Cell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