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地區獨特的環境,為研究氣候變化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高海拔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提供了理想的場地。最近,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與國外團隊合作,從喜馬拉雅冷杉對環境變化的長期生理和生長響應入手,發現氣候變化改變了喜馬拉雅地區樹木的生長速率。
喜馬拉雅山脈具有復雜的生物地理歷史、豐富的生態系統類型和獨特的山地環境。過去幾十年間,喜馬拉雅地區經歷了快速增溫過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域。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樹木年輪與環境演變研究團隊研究員范澤鑫介紹,研究喜馬拉雅高海拔森林樹木生長速率、生理過程長期變化趨勢及其驅動的氣候因子,有助于評估和預測未來氣候變化下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的脆弱性。
不久前,他們在喜馬拉雅中部的尼泊爾地區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科研人員合作,研究了偏濕潤東部和偏干旱西部兩個水分條件迥異、海拔高度不同地區的喜馬拉雅冷杉的徑向生長形成年輪過程速率的長期變化趨勢,結合樹輪碳穩定同位素測定,分析了樹木長期水分利用效率的變化趨勢。
他們發現,工業革命以來,不同海拔高度的喜馬拉雅冷杉長期水分利用效率都呈增加趨勢,而且西部偏干旱地區樹木水分利用效率上升速度更快;在西部偏干旱地區,喜馬拉雅冷杉的增粗主要受春季水分條件限制,而東部偏濕潤地區則主要受夏季低溫限制。在西部和東部的低海拔地區,其生長速率呈下降趨勢,主要是區域干旱化或氣候變暖引起的生理干旱所致;而東部偏濕潤地區高海拔的喜馬拉雅冷杉增粗有加速趨勢,氣候變暖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濕潤地區樹木的徑向生長有一定促進作用。
研究認為,樹木徑向生長速率和生理過程的長期變化趨勢,主要由樹木生長地區平均氣候特征、各氣候和環境因子變化的方向共同決定的。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全球變化生物學》上。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2023年已步入尾聲。這一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值得銘記的精彩時刻:我國科學家成功制備并驗證51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真糾纏,充分展示了超導量子計算體系優異的可擴展性;墨子巡天望遠鏡......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抗CTLA-4免疫療法可顯著提高患有膠質母細胞瘤的小鼠的存活率。這種療法依賴于稱為CD4+T細胞的免疫細胞浸潤大腦,能觸發永久駐留在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對腫瘤的破壞活動,......
科技日報強調科研作風和學風是決定科技事業成敗的關鍵對網絡反映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等人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的調查終于......
T細胞是免疫系統的“戰士”,負責殺傷腫瘤細胞,但它也會累。T細胞耗竭會使其喪失能力。有沒有可能讓T細胞成為不知疲倦的“賽博坦戰士”?1月11日,《自然·免疫》雜志刊發中國醫學科......
喜馬拉雅地區獨特的環境,為研究氣候變化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高海拔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提供了理想的場地。最近,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與國外團隊合作,從喜馬拉雅冷杉對環境變化的長期生理和生長響應入手,......
20日,科技日報社與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以下簡稱中國外文局)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兩家機構就“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形成合力,積極拓展對外傳播渠道和平臺,對外講好中國科技創新故事”達成共識,并建立務實高......
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深化媒體融合發展加速創新驅動發展——在2018媒體融合發展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致辭9月10日電,以“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為主......
7月9日,科技日報社全國地方記者會在貴陽召開。會上,貴州省科技廳與科技日報社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雙方在科技宣傳方面的合作,強化貴州省科技宣傳的力度。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貴州省......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對位于銀河系圓盤部位、距太陽約1萬光年的超新星殘骸W44進行了觀測,發現其分子云中有一團與超新星殘骸的膨脹運動大為不同的小型超高速氣體成分,直徑約2億光年,速度約每秒12......
1986年1月1日創刊的《科技日報》,不僅是一份富有鮮明科技特色的綜合性日報,同時也極有可能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份真正以科技為主題的日報。2016年1月1日,《科技日報》將迎來30歲生日。中國古語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