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5-15 17:58 原文鏈接: 研究發現:在大城市里住的太擠,真的會折壽!

    我們都知道,大城市雖然繁華,但卻并非人人都心向往之。

    因為在表面的繁華之下,隱藏著的是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極快的生活節奏、壓得人喘不過氣的車貸房貸,以及日漸疲憊的身心......

    隨著社會階層的固化以及內卷的加重,很多年輕人徹底想開了。在抖音等社交平臺上,我們不難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以及職場人開始逃離一線城市,選擇回老家去過更安逸的生活。

    說到這里,有些人該噴了,年輕人就是應該拼搏、奮斗、挑戰自我的,那些逃離大城市、逃離內卷的人不過是慫包而已,他們的價值觀和選擇不值得效仿。

    的確,拼搏、奮斗、挑戰自我值得贊揚,但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且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力,你認為好的,別人未必覺得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長期在擁擠的大城市里生活,可能真的會折壽。

    就在近日,一項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就提出,在大城市生活可能是促衰折壽的“根源”。該研究于2023年3月份發表,文章名為“Gut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Aging-Related Processes of a Small Mammal Species under High-Density Crowding Stress”,中文譯作“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在高密度擁擠應激下腸道微生物群與衰老相關過程的關系”。研究團隊來自中科院動物研究所。

    image.png

    這里,研究人員給田鼠分為2鼠一居、4鼠一居和6鼠一居,模擬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的居住模式(類似于人類的小兩口住一套房子,加倆孩子住一套房子,再加倆帶孩子老人住一套房子)。

    image.png

    研究發現,高密度的居住環境給田鼠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田鼠,尤其是雄性田鼠的壽命大幅下降。在實驗室田鼠平均壽命3年(也就是1100天不到)的基礎上,高密度田鼠早在450天時就全部死亡,而彼時還有85.71%(14只實驗鼠中的12只)的低密度田鼠活著。

    image.png

    除了壽命的減短,擁擠壓力對田鼠的影響還表現在更具體的一系列衰老表型中。

    具體來說,大腦和肝細胞中的端粒明顯縮短,象征衰老的p53和p21水平卻大幅上升;血清里,應對壓力的皮質醇大幅上升;氧化應激水平(如8-羥基-2 脫氧鳥苷等氧化標志等)和炎癥水平(如腫瘤壞死因子等)都大幅上升。

    image.png

    這些結果一致表明,田鼠在擁擠的居住環境中生存質量會大幅下降。

    除了明確的衰老標志,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貌似“游離”在壓力和衰老外的擁擠影響:田鼠腸道緊密連接相關蛋白claudin-1表達降低,其代表著腸屏障通透性的增加,一定意義上代表著腸道功能的紊亂。

    考慮到腸道菌群和腸道屏障通透性相關,研究人員決定測試一下不同密度田鼠的腸道菌群情況,結果發現:在不同居住密度下,田鼠腸道里的菌群多樣性、富集菌種以及主要參與的生物過程都有所不同,并且也和衰老過程息息相關。

    但是,究竟是菌群改變導致了衰老,還是衰老導致了菌群改變?研究人員不得而知。

    為了探索個中奧秘,研究人員不僅研究了“當事鼠”,還把這些田鼠的腸道菌群通過糞菌移植復制給了住得相當寬敞的對照組少年田鼠,結果發現它們的腸道菌群情況也呈現出和供體類似的情況:高密度田鼠,或者接受了高密度田鼠糞菌的受試鼠的腸道中,腸道菌群的α多樣性得到了提升,這種具體表現為菌群富集物種的增多,并主要對應老年個體的特征。

    例如,在低密度田鼠及其對應移植組田鼠的腸道中較豐富的有Akk菌、Muribaculum菌等有益菌;在中密度田鼠或者其對應組的腸道中,較為豐富的是Blautia菌[4]、Prevotella菌和Bacteroides菌等,包含有益菌也包含有害菌;而在高密度田鼠和它的對應組中,則是Alistipes菌和艱難梭菌等,促衰、腹瀉,有害度拉滿。

    image.png

    通過分析,研究人員還發現,不同組及其對應組田鼠腸道菌群主要參與的生物過程也大不相同,且微生物群落的差異與各組之間衰老程度的差異呈高度相關。例如,高密度組和中密度組田鼠的腸道菌群的生命活動指向氧化損傷和炎癥的增加,而低密度組腸道菌群主要參與維持正常的細胞氧化還原穩態;與之相對應,高密度移植組的菌群活動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或衰老相關,而中低密度組的移植組沒有。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擁擠壓力下田鼠們表現出的那些衰老表型,在接受高密度鼠糞菌移植的小田鼠身上也出現了。這明顯說明,腸道菌群原來正是“衰老的元兇”。

    看到這里,我們不妨大膽想一想,如果說腸道菌群導致衰老的元兇,那么經常喝酸奶會不會令這一現象有所改善呢?

    參考文獻:
    read://https_pubmed.ncbi.nlm.nih.gov/?url=https%3A%2F%2Fpubmed.ncbi.nlm.nih.gov%2F36965140%2F

    相關文章

    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鐘秉林辭世,享年73歲

    著名教育家、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鐘秉林于2024年4月7日辭世,享年73歲。鐘秉林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擔任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北京師范大學校長、中國教育......

    科學家揭示番茄閉花授粉形成機制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吳雙團隊首次解析了番茄通過形成特殊表皮毛,改變花的結構,進而改變授粉方式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為未來改造植物授粉方式,增加結實率和提高植物的逆境適應力,以及未來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控制提供了重......

    “左撇子”形成與啥因素相關?研究發現罕見遺傳變異

    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認為,罕見的會引起蛋白質改變的遺傳變異和微管蛋白基因,可能與人類俗稱“左撇子”的左利手的形成有關。這項研......

    體內建“特效藥廠”,這株細菌可治慢阻肺

    走進豬場和豬近距離接觸、帶著吸奶器取豬奶、從豬奶分離的3000多株微生物中篩出一株良菌、研究豬奶分泌機制……5年前豬場采樣的場景,尹佳仍記憶猶新。這個湖南師范大學的副教授,原本對動物營養研究“一竅不通......

    恐怖氣息仍在,頂尖華人學者被迫轉換研究方向

    在備受爭議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Initiative)結束兩年后,美國的華人學術圈仍舊彌漫著恐怖的氣息。因為該計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教授陳剛曾在2021年被逮捕。如今,他已被迫將研究重......

    科研噩夢|假期過后發現實驗室樣品全部解凍…高校報警了

    放假回來發現實驗室冰箱出現故障,里面的材料全被毀了是種什么樣的體驗.....這些研究生表示:堪稱噩夢,數十年直接白干。盡管沒有跡象表明存在破壞行為,但學校還是報警并開啟了內部調查。——————————......

    北京市召開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座談會

    1月19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組織召開“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座談會”。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政府黨組成員于英杰出席座談會并講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繼紅主持會議,相關國家部委......

    趙東元:把研究用在國家需要的地方

    “真正要在科學上有所作為,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愛’。這份愛不是簡單的興趣,而是一種從內心生發出的理性思考。這種驅動力強烈到你愿意為它付出所有。”近日,在回答“科研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時,中國科學院院士、......

    總經費4.64億!武漢大學2023年度獲批2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近日,2023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評審立項工作接近尾聲,武漢大學牽頭承擔的23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獲批立項。此外,本年度武漢大學還有56個主持的課題和108個一般參與的課題獲批。牽頭項目、主持課......

    首個免疫細胞圖譜,揭示人類肺部發展中免疫細胞的秘密作用

    國際研究團隊將先進的單細胞技術與肺部器官樣體研究相結合,以繪制人類早期肺部免疫細胞的發展過程。他們的研究結果概述了這些細胞在人類肺部組織的發育過程中如何起到積極而密切的指導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統和呼吸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