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自挪威科學技術大學的Barbara van Loon博士等人在遺傳信息修復方面有了新發現,該發現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Van Loon的研究小組發現,閱讀DNA的分子元件和糾正DNA錯誤的分子元件可以協同工作。
(圖片來源:NTNU)
Van Loon說,通過與轉錄機制的串聯,修復酶既可以維持遺傳信息的完整性,又可以影響這種信息的使用方式。Van Loon小組的研究結果為維持遺傳信息提供了新的見解,可作為開發治療癌癥等疾病藥物的基礎。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做出明智的選擇,同時也會做出某些錯誤的選擇:例如吃了太多不健康的食物,生活方式不好,可能生活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抽煙等等。
所有這些選擇都可能導致DNA信息的錯誤出現。錯誤進一步累積,最終導致癌癥等疾病的發作。Van Loon說:“對基本細胞過程的詳細了解是開發更好治療方法的關鍵。”
Van Loon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并研究人體的基本過程。她的研究重點是發現新的細胞關系。這些基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知識,這些知識是醫學上重大突破的基礎。
Barbara van Loon幾年前從瑞士來到挪威科學技術大學(NTNU),擔任Onsager和杰出學術研究員。她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蘇黎世大學擔任研究員。
DNA-RNA三鏈體是雙鏈DNA與單鏈RNA相互作用形成的異源三鏈雜交體,在DNA-RNA三鏈體形成過程中,單鏈RNA與富含嘌呤的雙鏈DNA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利用Hoogsteen氫鍵形成并維持三鏈體......
記者9月29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與天津市環湖醫院合作提出了一種創新的DNA信息存儲編解碼方案——“DNAPalette”。通過體外存儲實驗,該方案成功將患者疾病全周期的腦部核磁共振......
93年前,時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三軍軍長的黃公略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六渡坳指揮部隊轉移時,遭敵機襲擊壯烈犧牲。近年,疑似黃公略烈士遺骸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出土。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近年來,科研人員雖然在分子療法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新發現的活性物質數量依然不足。現在,美國哈佛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共同開發的DNA編碼化學庫(DEL)......
科技日報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德國“3D物質定制”卓越集群、馬克斯普朗克醫學研究所、海德堡大學有機體研究中心和分子生物學中心合作,開發出一種新的分子工程技術。研究團隊利用特定折疊的......
DNA因其標志性的雙螺旋結構而廣為人知。但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組還含有超過5萬個不尋常的結狀DNA結構,稱為i-基序。最新一期《EMBO》雜志發表了這些獨特DNA結構的第一張綜合......
DNA雙螺旋結構中伸出的結狀i-基序結構已被定位在人類基因組的50000個位置上,集中在包括控制基因活動的區域在內的關鍵功能區域。圖片來源:加文醫學研究所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DNA內長期潛伏的“空間語法”,這是理解基因活動如何在人類基因組中編碼的關鍵。這項研究或重塑科學家對基因調控的理解,更深入地揭示遺傳變異如何影響發育或疾病中的基因表達。相關論文發表于《......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醫學實驗室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于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如何識別DNA損傷并啟動其修復的基本機制。他們使用尖端的成像技術來可視化DNA修復蛋白是如何在單個D......
DNA包含了維持生命所需的基礎信息。理解這些信息是如何存儲和組織的,一直是20世紀最大的科學挑戰之一。現在,借助GROVER這一基于人類DNA訓練的新型大型語言模型,研究人員有望解碼基因組中隱藏的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