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敦煌、青藏高原、祁連山的學者,主要不是在西部,而是在北京。”
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教授王鑒指出,我國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一些西部高校忽略了體現自身特色的學科建設,轉而追逐那些東部一流大學的優勢學科的現象。
“可曾想過,如果采用‘追趕戰略’,西部高等教育是永遠追不上東部的;反之,辦好一個人無我有、你不擅長但我擅長的學科,這才是西部高教真正的出路。”王鑒說。
日前,在由200余位專家學者和師生代表參加的第六屆“西部高教論壇”上,圍繞“西部高等教育與區域協調發展”這一主題,專家們紛紛建言。
“爭門票”,然后呢
“國內高校迷戀‘高峰’,動輒建設高原學科、攀登高峰學科,這一表達幾乎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共通的語言特點。然而,我們卻忘了在憧憬高峰的同時,首先要邁過一個臺階。”在論壇發言時,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洪成文說。
沖擊諾貝爾獎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之前,獲獎者往往已經成為拉斯克獎、克拉克獎或普利茲克獎的獲得者,這些獎項因而也被坊間稱作“小諾貝爾獎”。同理,高校要憧憬科學高峰,首先要看它的科學貢獻度,否則很容易陷入到“爭門票”“拿身份”的漩渦當中。
對此,洪成文舉例說,每年全國兩會期間,很多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代表委員都會大聲疾呼,希望繼續增加對相應地區的資源投入,但等資源到位后,所在地高校的發展卻似乎沒有如人們預期的那樣。
“如同參加一場藝術展覽一樣,不少高校都在‘爭門票’,然而真的拿到了‘門票’,高校是否做好了‘欣賞藝術’的準備呢?”洪成文反問道。
“一些西部高校也在努力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文科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然而一旦成功爭取到了,相關的建設卻往往不能跟上,這就導致這些高校時常會出現一種局面——學科入圍了,卻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王鑒指出,如果不注重建設,其結果就像引進人才一樣,不但沒有引進成功,反而流失了不少人才。
“追趕戰略”行不通
蘭州大學的草學,云南大學的民族學、生態學……西部高校并不缺乏有特色的一流學科,這些學科的發展很值得人們期待。然而王鑒指出,西部高校的“雙一流”建設普遍存在“做大”的思想。它們認為這些小眾學科并不足以證明自身的整體實力,更希望在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大眾”學科上追趕東部地區高校。
“殊不知,要重新建設一個學科評估中的A類學科太難了,這種嘗試很容易導致西部高校在與東部高校的比拼和追趕中,形成一種自卑心理。”王鑒說。
如何破局?
王鑒告訴《中國科學報》,要想實現西部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有梯度、有層次的目標。“衡量西部高校是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底線,即‘木桶中的最短板’,要以底線思維破解制約其發展的內生困境。”
他進一步指出,西部高校必須要不斷突破和克服原有的“追趕戰略”思維,并提倡“不可替代”的思維。“人無我有”則須注重特色化發展,“人強我弱”則須采取集團化發展,從而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對此,王鑒打了一個比方——蘭州大學的草學學科是一流學科,但放之全國,在師資隊伍、學科平臺等方面與東部高校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只有補齊這方面的短板,才能達到“強特色”的目的。而在青海、甘肅、陜西、內蒙古等省區,當地高校要想發展草學學科,更適合的方式是聯合發展,如此才能在高校中打造較高的平臺,進而形成高校都在追逐的“高峰”。
對此,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伍宸表示贊同。在他看來,西部高等教育要積極轉變自身的發展范式,在全國高等教育發展格局中發揮出西部高等教育的獨特優勢,才能實現與東部高等教育的同頻共振。
更要注重與地區相結合
如今,我國高校教育正在走一條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這對于西部高校而言同樣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李立國提醒說,高校發展需要改變“存量決定增量”的傳統增長模式,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重塑高等教育體系,尤其需要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高等教育的精英性會不斷增強。這不但體現為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和專科教育占比的下降,更體現為研究型大學的快速發展,以及其在人才培養中的規模擴大和占比提高。為此,區域高等教育應更加重視質量提升,而不是數量增加。”李立國說。
伍宸指出,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如果只是一種單方面的覆蓋,將無法形成彼此間的良性互動。西部地區缺少相關產業,這就導致西部高校培養的研究生很自然地流入產業密集的東部地區。因此,西部高等教育要與區域經濟社會形成良性的雙向互動關系,以自身進步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也只有區域發展了,才更有能力反哺高等教育的發展。
“為此更要重視人才培養與產業結構相匹配,形成健康的生態系統。”伍宸說。
李立國曾做過一項關于高校畢業生流向的統計。他們發現,廣東省有80%的畢業生留在本地,江浙地區有60%的畢業生留在本地,北京的這一比例不到40%,而人才密集度最低的東北地區僅有百分之十幾。
“對于高校而言,要與區域經濟產生良性互動,勢必要做好自身的學科結構設計。對于西部高校而言,要結合當地的產業需求,比如新疆、西藏、寧夏等地的中藥業、油氣產業發達,那么當地就要更多考慮培養中醫藥、礦業方面的碩士、博士。”李立國說。
據報道,近日,全國高校科技創新暨優秀科研成果獎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大會對2021、2022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獲得者代表進行了表彰。教育部負責人介紹,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7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全球發展議程面臨挑戰。為凝聚合作共識、推進共同發展......
日前北大、清華、浙大、武大等多家高校陸續宣布對社會公眾開放校園并公布了詳細的預約方式北京大學7月8日,北京大學將恢復校園預約參觀通道,訪客可提前7日通過“參觀北大”微信小程序進行預約。每日可預約時段為......
近年來,每當高考成績公布后,國內知名高校間便會打響“招生大戰”,并在其間暴露出各種問題。原本各名校已占盡招生優勢,但為了爭搶高考“高分”考生,依舊不惜血本,影響相當惡劣。應該說,名校本不想這樣——僅人......
6月29日,多所高校停用微信支付一事沖上熱搜。此前,西北大學發布公告稱,因騰訊公司微信支付將于7月1日起對校園場景用戶進行精細化管理,除收學費外,其它收費均會受到限制并收取0.6%的手續費。為維護師生......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四五”發展規劃》正式公布規劃全文,共計21個章節,完整的闡明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方向與相關理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規劃公布了四個板塊19個學科重點支持方......
這兩天,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出爐。對于等得心焦的考生來說,要在兩三天內完成的志愿填報,成為橫在他們和大學校門之間的最后一道關卡。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29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參照往年錄......
記者6月21日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通知,要求規范做好高校畢業生去向登記。高校要指導本校畢業生(含結業生)在離校前及時使用去向登記系統(由各省份確定的全國登記系統或省級登記系統)自主登記個......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登記制度的通知教學廳〔2023〕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省、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
“研究敦煌、青藏高原、祁連山的學者,主要不是在西部,而是在北京。”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教授王鑒指出,我國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一些西部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