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系統生態學科組博士王偉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藻類生物能源副產物在開發過程中易受到其他污染物的污染。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在將微藻生物能源副產物應用于食品或動物飼料之前,必須要建立詳細的安全標準。該評論文章已由《科學》雜志在線發表。
作為最有前景的生物能源之一,微藻生物能源一直備受青睞,世界上以發展生物柴油產業為目的,進行較大規模的微藻產油研究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但是微藻生物能源生產成本相對較高,長期以來該產業發展頗受制約。
王偉波認為,在開發和加工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維持藻類生物能源副產物的效能,更要注意其安全性。據他介紹,產油藻類的大規模培養主要采用跑道式開放培養池和封閉式光生物反應器兩種方式,目前,跑道式培養池是最廣泛的開放式微藻培養系統。在藻類的培養和加工過程中,特別是在大尺度的開放培養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包括重金屬和有機化合物在內的環境污染物,以及非目標藻類、真菌、昆蟲和細菌等生物污染物的污染。
此外,由于微藻中核酸相對較高,可能會增加人體血液的尿酸含量,從而增加痛風的風險;高密度培養微藻可能會誘發次生代謝產物的產生,如水華藻類中的毒素,這些產物對人類健康也可能產生新的威脅。
因此,王偉波建議如果期待將微藻生物能源開發成食品或動物飼料,必須對其營養質量和毒理學安全性進行評價。
該研究得到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主要能源植物規模化種植綜合評價”資助。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學家發現了生物界迄今最大的蛋白質,比此前已知的最大蛋白質——人類肌聯蛋白還要大約25%。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蛋白質界的“珠穆朗瑪......
美國研究人員在一藻類中發現了能將氮氣轉化為細胞生長可利用氮的細胞器。這種被稱為硝化原生質體(nitroplast)的結構的發現,有助加大基因工程植物轉化氮或固氮力度,從而提高作物產量、減少其對肥料的需......
美國研究人員在一藻類中發現了能將氮氣轉化為細胞生長可利用氮的細胞器。這種被稱為硝化原生質體(nitroplast)的結構的發現,有助加大基因工程植物轉化氮或固氮力度,從而提高作物產量、減少其對肥料的需......
近日,JournalofAdvancedResearch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藻類生理過程與精準分子育種團隊完成的關于鹽田藻類碳沉積的成果。該研究聚焦嗜鹽藻類與嗜鹽菌協同促進高鹽生態環境中碳酸鹽的......
生物基能源與材料獲悉,近日,美國植物材料科學公司Algenesis開發了全球首個由Soleic技術制造的生物基聚氨酯塑料(bioPU),原料來源于植物和藻類,具有可再生、高性能、完全可生物降解、還可后......
據《日本經濟新聞》最近報道,今年4月,總部位于日本川崎市的千歲實驗室公司在馬來西亞設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藻類培養設施,旨在利用二氧化碳生產生物燃料。該公司的目標是在用培養藻類制造生物燃料時,將其成本控制......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中外學者合作研究的古生物學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對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一種之前鑒定為苔蘚動物的化石進行重新鑒定,結果顯示這些化石為藻類,而非動物。這項研究結果挑戰了人們對......
雨生紅球藻是一種單細胞綠藻,因其在誘導條件下可積累占細胞干重5%以上的蝦青素而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在其規模化培養過程中,容易遭受寄生性真菌的感染,造成藻細胞死亡和培養崩潰,給工業化生產帶來嚴重的經......
科技日報北京1月23日電(記者李楊)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京都大學山野隆志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與吸收二氧化碳息息相關的“LCIB”蛋白質能夠根據水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不同,在葉綠體內的不同部位發揮......
在現有的生態系統中,異養生物和光合藻類之間的共生關系廣泛且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許多真核生物因此成為混合營養生物,即它們通過從藻類中獲取藻類內共生菌或葉綠體,將捕食和光合作用結合起來。光合自養內共生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