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區頻發的極端降雨、獨特的水文地質結構、淺薄且分布不連續的土壤、復雜的地貌類型以及高異質性景觀與流域徑流和產沙密切相關。但這些影響因素耦合疊加在一起,導致采用傳統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流域環境因子與徑流和泥沙關系時,會夸大或掩蓋某些因子的作用,因此解析降雨、巖性、土壤、地貌和植被對喀斯特流域徑流和泥沙的相對重要性仍是難點。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團隊選取西南地區40個典型喀斯特流域,獲取了2009年至2012年徑流和輸沙量數據,提取不同喀斯特流域降雨、巖性、土壤、地貌和植被因子共103個,采用皮爾遜相關和隨機森林篩選影響徑流和產沙的主導因素,并利用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模型(PLS-SEM)解耦徑流和產沙與其潛在影響因素之間的復雜關系。
結果表明,氣候、巖性、土壤、地貌和植被可解釋不同喀斯特流域79%的徑流變化,其中僅有降雨對徑流有顯著影響;氣候、巖性、土壤、地貌和植被可解釋產沙變異的59%,其中植被對不同喀斯特流域產沙量的影響最大,而降雨對不同喀斯特流域產沙量沒有顯著影響。
據介紹,該研究解析了降雨、巖性、土壤、地貌和植被對不同喀斯特流域產流產沙的影響,對深入理解喀斯特區侵蝕產沙機理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優化配置有重要意義。
8月21日,該成果發表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研究得到了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湖湘青年英才等項目的共同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9/2024WR037089
2月23日,記者從海南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熱帶醫學院楊國靜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在線發表論文《中國被忽視熱帶病負擔估計的差異:真實世界數據與GBD2021的比較研究(2004—202......
睡眠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但連接心血管病理和睡眠的回路尚不清楚。10月30日,一項發表于《自然》的新研究發現,心臟病發作后,免疫細胞會迅速涌向大腦并促進深度睡眠,這種深度睡眠通過緩解心臟炎癥促進康復。......
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關于征集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通知(2024年第三批)。原通知如下:各相關單位:2024年我委將繼續組織開展《中國藥典》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為增強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代表性,確保......
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進展,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2023年,全國共......
文|卜金婷2021年的一整年,劉俁都在經歷失敗。這是劉俁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做博士后的第一年,他轉換了研究方向。彼時,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劉俁一入門就接手了一個大難題:利用分......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南方特色作物遺傳育種團隊聯合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等單位,發現了酸橙辛弗林生物合成分子關鍵基因。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同行期刊》(PeerJourn......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顯示,自1970年以來,南美洲部分地區每年同時發生極端炎熱、干旱和高火災風險的天數增長......
中新網西安9月27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7日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城市與環境學院徐國保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了長文“JetstreamcontrolsonEuro......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病醫院/芙蓉實驗室研究團隊基于近十年的自然人群及皮膚病專病隊列的系列研究成果,并結合國際相關領域最新進展,提出中老年女性皮膚疾病分年齡段實現精準防治的新觀點。9月25日,相關成果以......
9月23日至28日,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簡稱IMC)在長沙、三亞兩地舉行,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專家學者,交流和分享近視眼領域的新理念與新成果。第19屆世界近視大會舉行。主辦方供圖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