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本團隊從2014年起協助北京首鋼集團投資運營的‘北京首鋼生物質能源項目’開發成為中國自愿減排項目,項目成功取得國家發改委的登記備案,具備了碳指標的上市交易條件,協助業主單位落實碳指標買家,成功實現減排量銷售,為首鋼集團獲得收益近300萬元,卡本團隊收取項目開發服務費20余萬元。” 北京卡本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路遙冬介紹說。
卡本新能公司成立于2007年,目前全國有40多人,是碳市場綜合服務提供商。積極參與國內及國際間氣候變化政策的研究工作,在溫室氣體減排和節能領域,致力于提供“精細、前瞻”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減排領域技術服務。2017年10月,北京卡本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該公司目前業務范圍涵蓋第三方核查認證服務、低碳智庫服務、減排項目開發服務等。目前已獲得北京、河北、河南、福建、廣西、陜西、貴州、青海等十個省市的第三方核查資質,參與行業領域覆蓋了電力、鋼鐵、化工、石化、水泥、造紙、有色和航空等全部8大行業,核查企業超過300家。
2016年,卡本新能為北京市發改委綠色出行自愿減排項目提供了技術支持,開發了《北京市機動車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同時對接微信小程序,成功實現用“互聯網+”手段助力首都節能減排。在減排項目開發服務方面,從2015年起,公司參與全國最大的人工林場塞罕壩林場提供造林和森林經營碳匯項目開發咨詢服務,塞罕壩項目成為簽發減排量最大的林業碳匯項目,并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案例。
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推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2015年12月在巴黎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為全球2020年后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作出了安排。《巴黎協定》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樹立了長遠的目標,即確保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付出努力”。2016年11月,《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掀開了一個新的篇章。世界各國都將在《巴黎協定》的約束和指引下,開展持續的溫室氣體減排工作。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氣候變化研究室副主任馬欣介紹,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低碳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在提交聯合國的中國國家自主貢獻(NDC)中提出:到2030年左右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峰值,同時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在采取切實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節能減排的同時,我國正在積極探索基于市場手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機制。碳交易這個原本陌生的名詞,正逐漸進入眾人的視野。
碳交易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市場機制。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實質是一個環境外部性問題。所謂外部性,即個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造成了影響,但沒有將這部分影響計入市場交易的價格中。外部性分為正外部性與負外部性,分別指受外部性影響的社會成員福利增加和利益受損兩種情形。氣候變化問題正是由負外部性導致的,即在生產消費中,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等一系列負面效應,但這一系列負面效應并沒有體現在化石燃料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的價格中。為解決這一問題,經濟學家主張將外部成本內部化,對溫室氣體排放權進行定價,以市場手段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目標。排放權定價機制存在兩大分野:一是碳稅,二是碳排放交易。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使碳排放配額及碳減排指標成為一種稀缺資產和商品,可以被自由交易。
碳排放權交易相較于碳稅則更加靈活,市場管理者設定一個區域內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后予以分解,并以碳排放權“配額”的形式發放給企業,由于企業的減排成本各異,因而可以通過配額交易獲得碳減排成本最優化——減排成本相對較低的企業超量完成目標,并將多出來的配額出售賺取利潤;減排成本較高的企業通過交易購買配額完成減排義務,降低了其減排成本。
2017年底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形成市場化減碳體系,重點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個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的40%~50%。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以及重點企業碳排放報告辦法、碳排放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管理辦法、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制度等配套政策。
目前,從事碳交易的企業數量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層面大約有數千家,規模多是介于幾百萬-幾千萬之間的中小微企業,主要分布在碳交易的咨詢、審定核證、核查、碳金融、培訓教育等不同領域,共同推動中國碳交易的發展與繁榮。所以,在日益得到重視和完善的碳交易環保產業中,有志于此的中小微企業也能在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戰略下,尋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導讀:正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COP28,這是一場專注于綠色和低碳實踐的會議,也展示了中國品牌在全球環保方面的努力。自會議開始以來,中國品牌如海格和比亞迪(BYD)提供了電動穿梭巴士服務,約有50輛來自中......
污水廠智能調控課題新污染物等指標測試化驗采購項目的采購公告采購編號:T2311003358171.采購條件根據有關計劃安排,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對污水廠智能調控課題新污染物等指標測試化驗項目進行競......
近日,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DQ-2)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EMI-NL)通過了航天八院環境衛星項目辦組織的正樣交付驗收評審。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EMI-NL)是國產第三代超光譜大氣痕......
10月4日,MoungiG.Bawendi、LouisE.Brus和AlexeiI.Ekimov因發現和合成量子點而榮獲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一時間,量子點材料再次得到了眾多科學愛好者的關注與討論。......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中國學者領導完成的氣候科學研究論文指出,20世紀80年代至今,強熱帶氣旋似乎每10年會提早三天發生,這種季節性轉變可能與主要由溫室氣體排放驅動的海洋暖化有關。該論文......
保護性耕作是緩解氣候變化、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保護性耕作對農田土壤溫室氣體(N2O)排放的影響存在較大爭議。目前缺乏保護性耕作下土壤性質、氣候因素與農田土壤N2O排放之間的聯系,而這些......
9月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周亮在2023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銀行保險業要堅定不移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發展綠色金融,處......
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塔拉斯2日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上表示,未來五年內全球溫升幅度或突破《巴黎協定》規定的溫升閾值,氣候變化影響日益顯著。作為本屆服貿會十大高峰論壇之一,......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產業經濟創新團隊采用特別培育的高稈水稻品種漁稻1號,構建了一種適宜于養殖池塘的稻漁共作新模式,并解析了該模式的減排機制,為我國農業碳減排提供新的技術途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論文提醒稱,在溫室氣體排放持續的情況下,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一個攜帶熱帶暖水北向前往北大西洋的巨大洋流系統)可能在本世紀中,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