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6-14 16:15 原文鏈接: 神奇生物改寫袋鼠祖先起源史

      云南大學教授畢順東和中科院生物演化與環境卓越創新中心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在6月14日在線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報道了一件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早白堊世哺乳動物化石。這種名為“混元獸”的動物,或將改寫有袋類哺乳動物的起源歷史。

    周氏混元獸復原圖

      這件混元獸標本發現于內蒙古寧城地區義縣組下部地層,是距今1.26億年的熱河生物群中的哺乳動物。混元獸的屬名,意為元氣未分、混沌為一,意思是這種動物擁有胎盤類和有袋類動物祖先的混合特征。

      由于新發現的這只混元獸保存完好、結構精美,研究人員利用高精度CT掃描技術,數字化三維重建了包埋在巖石中的化石骨骼,并且基本上復原了每塊骨頭的形態特征。

      “我們發現,混元獸的牙齒很明顯是胎盤類動物的樣子,因此它應該屬于胎盤類動物的祖先。”畢順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臼齒的數量是胎盤類動物和有袋類動物的主要區別之一,胎盤類有3顆臼齒,而有袋類有4顆臼齒。”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歷時3年,構建了一個包括56個早期哺乳動物分類單元和400多個形態學特征的大型數據矩陣,確立了可靠的早期哺乳動物譜系樹。系統發育分析結果表明,熱河生物群中的4種哺乳動物都屬于真獸類,也就是胎盤類動物的祖先。

      這4種哺乳動物中,包含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動物——中國袋獸。在過去,中國袋獸被認為有4顆臼齒,因此學界普遍認為中國袋獸是袋鼠等有袋類動物最早的祖先。畢順東解釋說,這是由于中國袋獸的化石不是立體保存,有一顆牙齒的齒尖沒有完全暴露,因此被以前的學者誤認為是臼齒。

      此次研究人員發現,中國袋獸與混元獸同屬一支,均為早期真獸類,而并非有袋類的祖先。“有袋類起源于亞洲的結論有待進一步商榷。”畢順東說。因此,目前已知有袋類最早的化石記錄應為發現于北美1.1億年前的三角齒獸。

      另外,此次發現的混元獸還首次保存了中生代哺乳動物完整的舌骨器。舌骨器是哺乳動物重要的進食、咀嚼和發聲的器官。由于它們不與其他任何骨頭形成關節,因此很難在化石中保存下來,是哺乳動物骨骼中知之最少的骨頭。

      舌骨器的發現,可以應用到進食、咀嚼、發聲、醫學和基因等研究。“早期化石的形態解剖結構,可以使學者了解舌骨器在即時(胚胎學)和長期(演化)時間尺度下的變化。這些知識可被廣泛應用到現代醫學上。”畢順東說。

      據了解,現生胎盤類和有袋類占哺乳動物物種的99%,現代人即屬于胎盤類。胎盤類數目多達5500多種,而有袋類僅有270種。有關胎盤類和有袋類的分異時間是哺乳動物進化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現代地球生態系統的格局。


    相關文章

    水循環塑造新生代哺乳動物地理分布

    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新生代顯著的全球性氣候事件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哺乳動物在此環境背景下經歷了由古老類群為主向現代類群為主的轉變。這種轉變受到......

    鄧氏臨夏羚揭示現代非洲薩瓦納動物群的重要起源

    現代東非和南非地區的熱帶稀樹草原構成了全球生態系統中非常獨特的生態景觀,以眾多適應在開闊環境中食草和奔跑的大型有蹄類哺乳動物為特色(以下簡稱“薩瓦納動物群”)。由于野生動物題材的紀錄片多在這一動物群中......

    科研人員揭示外來哺乳動物入侵的全球貨幣成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90.shtm外來入侵種不僅危害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也會影響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導致高額的......

    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重建完成

    從鴨嘴獸到藍鯨,每一種現代哺乳動物都是生活在大約1.8億年前的“共同祖先”的后裔。人們對“共同祖先”知之甚少,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通過計算重建了其基因組。該成果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對理......

    研究揭示嚙齒動物漂洋過海到澳大利亞的歷史

    新華社堪培拉9月5日電(記者岳東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通過分析澳大利亞大陸和南太平洋島嶼150多種嚙齒動物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數據,更清楚地......

    《自然》:恐龍時代早期哺乳動物生命短促且早夭

     全楞獸藝術重建圖(成年與幼年)圖片來自SShelley英國愛丁堡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恐龍時代后最早的大型哺乳動物,生長速度比現代同體型的哺乳動物快一倍,壽命相對更短。這項研究凸顯出這些史前動......

    《自然》:早期哺乳動物生長速度快、壽命短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古生物學研究指出,恐龍時代后最早的大型哺乳動物,生長速度比現代同體型的哺乳動物快一倍,壽命相對更短。這項研究凸顯出這些史前動物獨特的生活史,有助于解釋哺乳動物在恐龍......

    精子形成的謎語,中國科學家解開

    在哺乳動物中,精子與卵子為遺傳物質的傳遞提供了載體。然而,精子形成過程中仍有許多謎題尚未破解。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及國內外多家實驗室合作研究發現,R......

    新技術或使哺乳動物部分器官功能恢復

    不斷以更科學的方式修正死亡和生存的含義,是人類無法回避的問題。英國《自然》雜志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提出了一種系統,這種系統可以在哺乳動物死后1小時開始恢復某些分子和細胞功能,并可保存身體組織。在此過程......

    哺乳動物“變”溫血動物之謎揭開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哺乳動物的溫血性可能起源于約2.33億年前的晚三疊世。這項基于哺乳動物祖先內耳化石的研究結果增進了人們對哺乳動物演化史的理解。溫血性(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