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4-22 12:49 原文鏈接: 種子方舟: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

    清明一過,73歲的山西翼城老農劉懷智從墻上取下一袋珍珠玉米“老種子”,又要開始播種了。

    產量不高,格外“嬌氣”,這把不起眼的小粒玉米,整個翼城只有他家還在種,卻讓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的科研人員如獲至寶。

    “這是一個珍貴的地方品種,至少有100年歷史。經過鑒定,爆米花率達到99%以上,粒粒都能爆開,品相優于當前主流品種,極具開發價值,能夠保留下來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

    如今,這把瀕臨消失的種子有了安全的家——

    2021年9月,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新庫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建成,并投入試運行。作為全球單體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強的國家級種質庫,這里可以收藏各類珍貴的農作物種子等品種資源150萬份,貯藏壽命最長可達50年,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戰略資源,堪稱種子的“諾亞方舟”。

    小小種子,為什么要精心保護?

    1954年,孢囊線蟲病使美國大豆產業遭遇毀滅性打擊,該國科學家從種質資源庫中“翻箱倒柜”,找到了20世紀初從中國收集到的獨特品種——北京小黑豆,正是利用其中特有的抗病基因,最終培育出的大豆新品種才令產業得以復蘇。

    高產、抗病、抗旱、耐鹽堿……多種多樣的農作物種子蘊含著巨量的遺傳基因,成為培育農作物新種的堅實“素材庫”,然而,許多像珍珠玉米這樣的品種正在加速消失,種質資源庫應運而生。

    但一份種子想要入庫,可不是件容易事。

    每一個品種都要先經田間種植“考驗”2到3年,在確認其特點與庫內種存在顯著差異后,才可被“收編”。入庫后的種子,又要經過仔細“體檢”,通過處理、清選、生活力檢測、干燥等十多道“關卡”,最終裝瓶密封。

    這些種子將被保存在不同條件的庫里:在-18℃、濕度低于50%的低溫庫,含水量5%~8%的農作物種子將就此“沉睡”,壽命可從1~2年延長到數十年,喚醒后發芽率仍在九成以上;在試管苗庫,草莓、香蕉、馬鈴薯等幾乎不用種子種植的作物以莖尖作為保存材料,在試管中可一待數月;在超低溫庫,-196℃的液氮則能讓作物組織迅速進入冷凍休眠,就像給生長按下了暫停鍵,幾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減。此外,這里還以DNA的方式保存著一些特有、珍稀、瀕危、野生的作物遺傳資源。

    不僅如此,帶有視覺識別功能的機器人滾筒輸送線實現了種子的快速存取,感知氣味的電子傳感器可以隔空分辨種子的代謝變化,監測在庫種子的活力……智能化、信息化來相助,讓科研人員“穿著棉大衣、登梯爬高存種子”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后啟動了三次全國性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征集,但直到1986年,才建成自己的國家作物種質庫(老庫)。早年間,種子只能裝進紙袋或布袋、放在木頭抽屜柜里貯存,保存壽命通常只有兩到三年。

    一晃30多年,誰能想到,如今,我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已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而其中約28萬份資源已經在野外、農業生產上消失或絕種,庫中所藏,已是“絕版”。

    在錢前看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國重器,是作物種質資源的“人才庫”,也是打贏種業翻身仗的“彈藥庫”。


    相關文章

    石墨烯或將為土壤改良與農作物增產開辟新路徑

    北京旭華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華科技)自研的石墨烯光合作用增長液,在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土壤研究所、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用于小麥、玉米、番茄等作物試驗后,實現了10%至......

    小麥家族上新!國家審定通過135個小麥新品種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品種審定公告,第五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根據《種子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有關規定,嚴格審核把關,審定通過了135個小麥新品種。從審定品種情況看,重點在兩個方面取得了新進......

    中國“種子銀行”保存超萬種近10萬份種子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記者孫自法)野生生物種質資源采集、保存和利用設施被譽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種子銀行”,其“存貸賬目”狀況如何備受關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一角。......

    “太空種子”發芽了

    5月7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牧藥所)獲悉,其提供的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麥種子材料,在搭乘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后,已在蘭州牧藥所抗逆牧草育種與利用創新團隊實驗......

    我國學者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種質庫

    近日,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張和平帶領團隊建成全球最大、種類最全的原創性乳酸菌種質資源庫,分離保藏乳酸菌47000余株,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通報》(英文版)。在人類歷史中,60%的食物都與乳酸菌發酵有......

    科研人員揭示高溫下植物種子前身胚珠命運的保護機制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秦跟基教授課題組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rabidopsisTCP4transcriptionfactorinhibitshi......

    新疆:徹底摸清農作物種質資源家底

    6月28日,記者從新疆農業科學院獲悉,新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圓滿收官,徹底摸清了新疆農作物種質資源家底,于6月中旬在沈陽完成項目驗收。農作物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

    2023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24日,在第五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農業農村部發布了2023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本次發布的典型案例,是從近兩年已結案的100余件植物新品種保護糾紛案件中,綜合考慮案例的社......

    阻止老鼠吃種子的方法是讓所有東西都聞起來像種子?

    通過挖掘和食用播種的小麥種子,老鼠可以對農民的作物產生巨大影響。為了阻止嚙齒類動物這樣做,科學家們現在正使用小麥胚芽油使整個田地聞起來都讓他們很有食欲。通常情況下,老鼠在發芽前或發芽過程中嗅出單個小麥......

    夯實種質資源根基打造硬核農業“芯片”

    編者按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隨著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世界各國在種業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種業該如何“強優勢、補短板、破卡點”,如何提高種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