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斷食和持續少吃都會影響體重,但這兩種飲食方式對腸道菌群的影響尚不明確。
日前,《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小型試驗中發現,和限制熱量、采取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方式相比,間歇性斷食并設定蛋白質配比的飲食會增加腸道微生物組的多樣性。這一發現有助于幫助科學家理解腸道微生物組和機體代謝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可能為體重管理策略提供參考。
減重方式孰優孰劣
間歇性斷食是指通過限時進食產生能量缺口,從而改善體重和代謝。根據斷食時間不同,間歇性斷食有多種方式。
“常見的間歇性斷食有‘5+2’和‘16+8’兩種方式。前者是一周內5天相對正常飲食,2天嚴格限制能量攝入;后者則是每天在8小時內飲食,剩下16小時不再吃東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張家瑜介紹,此前研究發現,間歇性斷食能降低體重、血糖、體脂、血壓,并減少人體內的炎癥標記物,對超重或肥胖人群有益處。
除間歇性斷食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減重方式是持續少吃。“持續少吃也稱限能量平衡膳食,它通過減少每天總能量攝入來達到減重效果。”張家瑜說,此前已有研究證明,對于超重或肥胖人群而言,短期(如6個月)的熱量限制不僅能有效減輕體重,還能顯著改善心血管健康指標,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及線粒體功能,同時帶來降低血糖與血脂等額外益處。
上述兩種減重方式均被證實能有效減輕體重,但孰優孰劣目前尚無定論。最新研究以41名超重或肥胖個體為樣本,通過為期8周的試驗,對比了兩種低熱量飲食干預的效果。其中,采取持續少吃的稱為“限制熱量組”,另一組采取間歇性斷食并設定蛋白質配比的則稱為“IF-P組”。
結果顯示,兩種干預方式對腸道微生物群都產生了顯著影響。與限制熱量組相比,IF-P組不僅較少出現低至中度胃腸道癥狀,還減掉了更多內臟脂肪,增加了腸道菌群多樣性。此外,IF-P組增加了與瘦表型相關的特定腸道菌群,且與體重減輕有關的循環細胞因子以及有利脂肪氧化的氨基酸代謝物均有所增加。
張家瑜說,從研究結果來看,間歇性斷食并設定蛋白質配比的飲食,對肥胖管理的效果比持續少吃更好,不僅減少了胃腸道不適癥狀,還豐富了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減重效果更為明顯。但是,該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樣本量較小、干預時間較短等,未來還需更大規模、更長時間的試驗來進一步驗證。
盲目減重不可取
減重的基本原理在于調控身體能量的平衡,即減少能量攝入并促進能量消耗。張家瑜解釋,當身體出現能量缺口時,會首先消耗葡萄糖;葡萄糖被消耗完后,再利用肝臟儲備的糖原作為能量;糖原被耗盡時,脂肪組織中的甘油三酯才會轉化為脂肪酸和甘油產生能量,從而實現減重目標。
“不管是間歇性斷食還是持續少吃,都需要注意在調控身體能量平衡時可能存在蛋白質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的問題。”張家瑜說,蛋白質缺乏可能導致肌肉流失,而維生素與礦物質不足則會影響一些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影響情緒,引發脫發等問題。部分人群還可能遭遇胃腸道不適,如饑餓感不耐受、胃酸過多刺激胃黏膜等。因此,她建議減重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防減重速度過快導致脂肪與肌肉同時流失。
“在啟動減重計劃之前,進行一次全面的肥胖原因篩查至關重要。這是為了排除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病理因素導致的體重增加。確保沒有病理性原因后再著手減重,才是安全之策。”張家瑜提醒,尤其是血糖異常人群,盲目節食可能誘發低血糖,不容忽視。
減重并非人人皆宜。張家瑜說,對于患有胃腸疾病的人群而言,應避免采用加重胃腸不適癥狀的減重行為或飲食方式。此外,甲亢患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同樣需謹慎減重。老年人群體因消化吸收能力減弱,采用間歇性斷食法可能增加營養不良風險,也應格外小心。在張家瑜看來,減重方法無絕對優劣,關鍵在于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并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實施,以確保減重過程安全有效。
·“過去40年,中國的肥胖患病率增加了近10倍。所有慢性病的源頭都是肥胖,如果把肥胖控制住,下游的疾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預防、治療。”·“改善生活方式一般能夠減輕5%-10%的體重,代謝手術一般可以減輕......
間歇性斷食和持續少吃都會影響體重,但這兩種飲食方式對腸道菌群的影響尚不明確。日前,《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小型試驗中發現,和限制熱量、采取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方......
間歇性斷食和持續少吃都會影響體重,但這兩種飲食方式對腸道菌群的影響尚不明確。日前,《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小型試驗中發現,和限制熱量、采取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方......
博瑞醫藥的董事長袁建棟因發布關于公司在研藥物BGM0504注射液的相關言論而被江蘇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具體來說,袁建棟在2023年10月12日下午召開的“大咖解讀GLP-1全產業鏈系列......
張玉虎 葉滿山/攝王猛 葉滿山/攝顏鑫亮 受訪者供圖周旭 受訪者供圖■本報見習記者葉滿山給原子核稱體重有多難?首先,要擁有一個原子核。在實驗里,在重離子加速器的......
5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中國青少年健康行為研究——基于13個省份的調查數據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數的青少年對于自己的體重不是很滿意,甚至9.2%青少年選擇節食減重......
銀河系的最新“體重”來了!4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基于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美國APOGEE巡天的觀測數據,我國天文學家精確測量了距離銀河系中心1.6萬光年至8.1萬光年范......
過往的多項研究都曾關注過伴侶的氣味對于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響,比如伴侶身上的氣味可以減輕心理壓力,改善睡眠質量。良好的親密關系在不知不覺中,為雙方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幫助和積極作用。有意思的是,留有伴侶獨特......
2型糖尿病(T2D)是一種終生性疾病,一旦得了T2D,那大多數人往后恐怕就離不開吃降糖藥、打胰島素針了[1]。然而,對于處于疾病早期、病程較短的T2D患者,通過飲食干預、體重控制等措施,有望將血糖水平......
Science最新成果,為了“揪”出肥胖基因,研究人員通過對645626人的大規模DNA外顯子組測序,揭示了未知的人類肥胖生物學中影響BMI的“基因密碼”。DOI:10.1126/science.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