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利用DNA和納米粒子制造出了接近完美的單晶體。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完美的單晶體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鉆石不僅是名貴的飾品,還具有廣泛的工業用途;藍寶石可被用于制造激光發生器,而硅則是重要的電子器件原料。”該校納米學家、團隊負責人Chad A. Mirkin說,“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是否精確,決定了一塊晶體的好壞。”而單晶體連綿不斷且沒有瑕疵的晶格,使其具有獨特的機械、光學以及電磁特性。 “現在,我們可以利用DNA和納米粒子來制造晶體。”Chad A. Mirkin說。
據介紹,基于該實驗室最近二十年研制的超結晶格子技術,該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獨特的方法——利用特定的納米材料作為原子,特定的DNA作為粘合劑,經加熱之后便可獲得所需的晶體。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容器中,有一百萬個紅球和藍球,不管你如何晃動容器,這些球都不會完全均勻混合。”Chad A. Mirkin說,“但是,如果你在一個充滿納米粒子的容器中添加合適的DNA,然后搖動容器,在我們的實驗中,也就是攪拌溶液,你就會發現,所有的納米粒子會被DNA粘連住。”他說:“它們組成了一個完美的三維晶體。”
在上述研究中,利用特定的DNA鏈充當粘合劑,Chad A. Mirkin帶領團隊將散亂的金納米粒子組合成結構有序的晶體。
研究人員表示,在上述過程中,DNA鏈的長度和納米粒子尺寸之間的比例非常重要。
“這一比例直接決定所獲得的晶體質量的優劣。”團隊成員之一,該校溫伯格學院化學教授Olvera de la Cruz說,“這也是該技術的奇妙之處,你必須擁有正確的比例。”
她解釋說,DNA鏈的長度與納米粒子尺寸的比值會影響晶體表面的能量,進而最終決定晶體最后的形狀。在“秘方”之外的比值會導致晶體表面能量產生波動,進而難以形成規則的形狀。Olvera de la Cruz解釋說,合適的比值會讓能量的波動小許多,進而促進晶體的形成。“目前我們已經知曉了一些合適的比例。”
研究人員表示,DNA的長度不能比納米粒子的直徑大過多。在上述研究中,每個納米粒子的直徑在5~20納米之間。而DNA的長度為18個堿基對零六個單堿基。
盡管該團隊目前的主要研究對象是金納米粒子,但是,Chad A. Mirkin表示,這項技術也可以被應用于其他材料。“在經過技術改進之后,我們將能夠制造更大的完美單晶體。而且今后,我們的方法將可以用于制造單晶硅,進而極大地促進硅電子工業的發展。”
據4月17日發表在《自然·化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使用短暫的閃光將經過化學修飾的蛋白質片段連接在一起,形成功能性整體。這種名為光激活SpyLigation的新方法可打開通常......
可準確反映患者生理病理狀態的分子分型是發展精準醫學的基礎。近年來,研究者利用DNA分子反應發展了一系列基于單一維度生物標志物的分子分類器,例如mRNA分子分類器以及microRNA分子分類器。但疾病的......
骨骼肌重塑是維持肌肉內環境平衡和運動能力的關鍵。在小鼠和人類中,肌肉重塑反應在體育鍛煉后迅速開始,從而產生ROS,而線粒體是骨骼肌收縮期間ROS的主要來源之一。體育運動導致的ROS氧化蛋白質、脂肪和核......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資源利用與稀土開發研究所發光團隊與四川大學、廣州大學等科研人員開展研究合作,在稀土雙硅酸晶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ChemistryOfMaterials。稀土雙......
美國密歇根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顯示,由納米顆粒自組裝而成的微米大小的“蝴蝶結領結”,可形成各種不同的扭曲形狀,并能被精確控制。這一進展為輕松生產與扭曲光相互作用的材料開辟了道路,為機器視覺和藥物生產......
圖(a)極化激元晶體管的基本原理圖,(b)極化激元晶體管光學顯微鏡照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51925203、52072083、62075070、51902065)等資助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公司CaF2晶體材料是否可用于紫外光刻?奧普光電(002338.SZ)2月2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生產的CaF2晶體材料未用于紫外光刻。......
再過幾天就是DNA雙螺旋模型發現70周年。70年前,1953年2月28日,25歲的美國生物學博士沃森和正在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的37歲英國學者克里克跨界合作,優勢互補,在倫敦卡文迪許實驗室里用鐵板、鐵棍......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并發癥,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患者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一個關鍵事件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內皮細胞(ECs)丟......
超分子自組裝是生命結構形成的基礎。探索生物分子組裝過程以及精準調控組裝過程,有助于揭示生命活動的分子機制和指導生物材料的合成。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院重點實驗室李峻柏課題組在短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