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2-21 00:00 原文鏈接: 科學家發明腦控機械手臂幫助殘疾人用意念進食

      人類能通過意識來控制機器人么?答案是肯定的。據英國《衛報》網站12月17日的報道,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科研人員新研制出的一種腦控機器手臂能夠幫助癱瘓患者完成一些難度頗高的動作。

      研究人員選擇了現年52歲的病人簡(Jan)作為試驗對象,她在10年前由于神經系統疾病而四肢癱瘓。為了把簡的大腦和機械手“連接”起來,醫生們通過手術將兩個長寬均為4毫米的微型電極網植入到簡的大腦運動皮層中用來控制手臂移動的神經元附近,每一個電極網上有96個長約1.5毫米的電極。在電極網植入之后,通過固定在頭部的“連接器”和一根無需太長的導線,簡的大腦便與計算機系統和機械手實現了“連線”了。

      據醫生介紹,在大腦與機械手“連線”之后、實際使用機械手之前,簡還需在大腦中想象一下機械手的各種動作。而當她在想某一動作時,電腦會將此時她腦中單個神經元的活動記錄下來。,“當我們找到控制某個動作的神經元時,我們就能幫助患者來用自己的意識控制機械手的運動了,”匹茲堡大學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安德魯?施瓦茨(Andrew Schwartz)介紹說。

      在實際使用機械手的過程中,機械手首先會遵循預先設定好的電腦指令協助簡練習一些動作,然而簡很快就能在不需要任何幫助的情況下自己控制機械手了。研究人員稱,簡在短短兩天的訓練后,就能通過意識控制機械手完成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等動作,而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里,她甚至能控制機械手流暢地完成難度較高的動作,比如抓起并移動放在桌子上的小球、吃飯等等。在三個月的訓練時間中,簡有91.6%的時間是和機械手待在一起的。經過艱苦的訓練,簡完成某個動作的時間比最初使用機械臂時快了30秒左右,這也讓研究人員感到驚訝不已。

      目前,全球范圍內有多個研究小組致力于腦控機器人的研究,試圖能讓人通過意識來控制機器人手臂和電腦等其它設備,但都沒有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簡掌握腦控技巧的速度讓我們感到意外,”施瓦茨教授說道,而瑞士聯邦技術研究所的專家格雷瓜爾?庫爾蒂納(Grégoire Courtine)也認為“這種仿生類腦波控制技術是醫學領域的一大突破”。

      不過,該項技術的發展也面臨不少障礙。例如,隨著簡腦部植入微型電極網時的手術傷口逐漸愈合,產生的疤痕組織已經開始影響到計算機對腦電波信號的接收。施瓦茨教授對此表示,他們計劃使用更薄的電極(約五千分之一毫米厚)來解決這一問題。如何為機械手安上傳感器,以讓患者感覺到機械手所接觸的物體的質地和溫度,也是研究人員需重點突破的問題之一。此外,該研究今后的另一個重點是研發無線控制系統,讓患者不必通過物理連接就能控制機械手。

      據悉,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醫學權威學術刊物《柳葉刀》

    相關文章

    首臺作業時速公里級水下敷纜機器人完成下水測試

    記者從南方電網獲悉,由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牽頭研制的我國首臺作業時速公里級水下敷纜機器人于近日完成下水測試。該裝置具有履帶、雪橇行走能力和“搜尋—挖溝—敷埋”一體化作業能力,敷埋作業速度可達1000米......

    有爭議的研究重新繪制神經元經典圖像

    翻開任何一本神經科學教科書,對神經元的描述都大致相同——一個像變形蟲一樣的斑點狀細胞體延伸出一條又長又粗的鏈。這條鏈就是軸突,它將電信號傳遞到細胞與其他神經元通信的終端。軸突一直被描繪成光滑的圓柱體,......

    光衍射條件下可運行的微型機器人面世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研制出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步行機器人,能在可見光衍射極限下運行。它能夠前往特定位置,如組織樣本內,以普通顯微鏡無法做到的方式進行近距離成像。這是微型機器人技術與......

    傅盛談中國企業出海:中國機器人在海外大有前途

    “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現在十分先進,在海外有充足的競爭力。對當地來說,中國企業過去建廠,對他們也有幫助,這是一種雙贏。”獵豹移動創始人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接受中新財經采訪時談及中國企業出海話題。“......

    特斯拉機器人“里程碑”:22個自由度靈巧手來了,三大裝置帶來產業鏈增量

    當地時間11月28日,特斯拉機器人官方賬號發布新動態,展示了其最新研發成果——擁有22個自由度的Optimus靈巧手。這一突破性進展被特斯拉工程師MilanKovac稱為“里程碑式的成就”。靈巧手的顯......

    兩臺AI機器人聯手開展化學研究

    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的研究中,英國利物浦大學團隊展示了一款移動機器人。它能夠運用人工智能(AI)邏輯作出決策,以與人類同等甚至更快的速度,聯手執行探索性化學研究任務。這些身高1.75米的機器人......

    重慶4年內將創建一批“機器人+”應用場景

    10月29日,記者從重慶市經濟信息委獲悉,日前市經信、科技、教育等8部門聯合印發《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我市將創建一批“機......

    一批重要國家標準發布涉機器人、民用無人機等

    在10月14日召開的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上,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公布了近期批準發布的一批重要國家標準。這些標準生動體現了世界標準日中國主題“強化標準引領促進高質量發展”。在助力科技創新方面,新發布......

    馬斯克直播爆猛料機器人工作能力將超越人類70%

    在最新的直播中,馬斯克一如既往的語出驚人,透露了特斯拉的許多重大信息。第一,馬斯克承認了他的AI大模型Grok要集成到特斯拉汽車上,這可以說是特斯拉車型機器人最重要的一步。Grok相當于給這些車型機器......

    新型電路為機器人“思考”騰出空間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首次研發出無需電力就能向機器人發出復雜指令的方法,這能為機器人“大腦”騰出更多“思考”空間。這一世界首創成果為新一代機器人的誕生開辟了可能......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