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1-03 11:45 原文鏈接: 科學家發現全球閃電最密集地區

      專家建議,如果你不想被閃電擊中,那么就別在開放區域或高大物體附近停留。但是如果你想更安全的話,請遠離位于委內瑞拉中部的馬拉開波湖。衛星數據表明,那里(位于南美洲北部)1平方公里區域每年發生的閃電多達200余次。

      并未參與該項研究的美國西雅圖市華盛頓大學大氣物理學家Robert Holzworth表示:“馬拉開波湖是全世界最大的閃電發生器。”

      這一發現來自于一顆名為“熱帶降雨測量任務”的人造衛星所裝載的儀器,該衛星于1997年到2015年在軌運行。

      巴西圣保羅大學氣象學家Rachel Albrecht指出,這顆衛星在覆蓋了北緯38度(相當于希臘雅典的緯度)至南緯38度(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南部)之間每一個角落的一條軌道上圍繞地球運轉,它一次可以觀測約600平方公里的面積。Albrecht強調,該衛星每天大約飛過一個點3到6次,每次能夠觀測約90秒鐘。

      Albrecht和她的同事計算了1998年至2013年由這顆衛星發現的每10平方公里內的閃電次數。隨后,研究人員基于每年每平方公里的觀測結果,統計了地球上前500個閃電熱點地區。(數據表明,由于衛星每天只能觀測每一個點約10分鐘,所以熱區中最熱的地方每年都可能被閃電擊中數萬次。)研究人員表示,許多氣象學家早就注意到,這種由天基調查收集硬數據的做法正在成為一般趨勢。

      一般情況下,閃電在陸地上出現的比在海洋上更頻繁,同時夏天的閃電比冬天多,并且閃電多出現在當地時間中午到下午6點之間。隨著高空和地面空氣之間出現的溫度差,這些因素中的每一個都傾向于增加,這反過來又增加了潮濕空氣上升的數量,從而為雷暴提供了“燃料”。

      當然例外情況比比皆是,但馬拉開波湖的閃電熱點區域卻具有全部三個趨勢:它的閃電大部分發生在湖上,時間為午夜時分到上午5點之間,一般出現在春季后期和秋季。總而言之,衛星發現,在相當于美國康涅狄格州面積的馬拉開波湖中,每平方公里每年約發生233次閃電。研究人員在2016年12月出版的《美國氣象學會學報》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Albrecht指出,世界上許多閃電熱點地區都與陡峭的地形有關,這有助于建立冷暖氣團之間的沖突,從而可以驅動雷暴的發展。

      這項新研究的共同作者、馬里蘭州綠帶市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大氣物理學家Steven J. Goodman表示,世界上至少還有14個大型湖泊,包括非洲的維多利亞湖和坦噶尼喀湖,也是閃電熱點地區。他說,雖然馬拉開波湖是所有熱點地區中最熱的那一個,但中部非洲仍然是遭受閃電襲擊最廣泛的地區——世界“500強”中有283個位于那里。

      閃電是云與云之間、云與地之間或者云體內各部位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一般發生在積雨云中)。通常是暴風云(積雨云)產生電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面產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著云移動。正電荷和負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正電荷奔向樹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負電的云層相遇;負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正負電荷終于克服空氣的阻障而連接上。巨大的電流沿著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面直向云涌去,產生出一道明亮奪目的閃光。 一道閃電的長度可能只有數百米(最短的為100米),但最長可達數千米。閃電的溫度,從17000攝氏度至28000攝氏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陽表面溫度的3到5倍。閃電的極度高熱使沿途空氣劇烈膨脹。空氣移動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發出聲音。

    相關文章

    閃電產生的能量波可傳至遙遠太空

    一種此前被忽視的機制使閃電產生的能量能夠到達大氣層的最高層,在那里它們可能會對衛星和宇航員的安全造成威脅。閃電發生時,它攜帶的能量有時會產生一種名為“哨聲波“的特殊電磁波,得名于它們可以被轉化為聲音信......

    加拿大一波音777客機被閃電擊中目擊者:冒出藍光

    3月3日,加拿大一架波音777-300于周日晚7點30分前離開溫哥華國際機場,遭遇罕見的冬季雷暴襲擊。在接觸的瞬間,可以在飛機后部看到藍色的大閃光,看起來非常壯觀,同時也不由地讓很多人為之擔心,好消息......

    木星與地球的閃電一樣嗎?最新研究發現有類似節奏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稱,木星閃電起始過程與地球云層中發生的閃電有類似節奏。這一發現表明,雖然木星是氣態巨行星,而地球是巖石行星,兩者在大小和結構上差異巨大,但......

    768公里!科學家測量到有史以來最長閃電

    世界上最長的閃電——包括覆蓋距離和持續時間——已經從太空中測量并得到世界氣象組織(WMO)的確認。相關論文發表于《美國氣象學會公報》。其中一次閃電發生在2020年4月的美國南部,長度約為768公里,相......

    研究顯示閃電為地球生命誕生鋪平道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65.shtm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參考消息》18日刊登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研究顯示,閃電可能......

    氣候變暖促使北極閃電增多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一次虛擬會議上,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項新發現,指出北極出現閃電的次數是十年前的數倍,而且這一頻率很快就會翻倍。該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地球變暖,地球氣候可能會發生另一種變化,盡管并非所有研......

    首個決定性證據表明閃電確是同位素產生的“自然通道”

    據英國《自然》雜志11月21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物理學研究稱,科學家通過輻射探測器首次發現了決定性證據:閃電能夠引發大氣核反應,并產生放射性同位素。該發現意味著閃電終于成為人們已知的可產生同位素的自然通道......

    科學家發現全球閃電最密集地區

    專家建議,如果你不想被閃電擊中,那么就別在開放區域或高大物體附近停留。但是如果你想更安全的話,請遠離位于委內瑞拉中部的馬拉開波湖。衛星數據表明,那里(位于南美洲北部)1平方公里區域每年發生的閃電多達2......

    科學家發現全球閃電最密集地區

    專家建議,如果你不想被閃電擊中,那么就別在開放區域或高大物體附近停留。但是如果你想更安全的話,請遠離位于委內瑞拉中部的馬拉開波湖。衛星數據表明,那里(位于南美洲北部)1平方公里區域每年發生的閃電多達2......

    大氣所建立一種基于云中冰相粒子含量的閃電預測方法

    從遠古時代開始,閃電就充滿了神秘色彩。這個跳躍在云端的精靈,行蹤詭秘變幻莫測。人們震懾于閃電的威力,常常以天公發怒來解釋閃電的形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種觀測手段逐漸為我們揭示了閃電的真實面目——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