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癌癥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倫敦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小鼠中發現了一個與卵巢癌相關的新型基因HELQ,如果其發生缺陷則顯著增加了患卵巢癌的風險。相關研究論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Nature雜志上。
HELQ缺陷致癌
之前有研究表明,在蒼蠅和線蟲體內,HELQ基因參與DNA的修復,在哺乳動物體內的作用尚未進行研究。英國癌癥研究中心倫敦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決定展開研究。
研究發現HELQ基因的功能是幫助修復細胞增殖時DNA復制過程中所發生的所有的DNA損傷。因此,該基因一旦缺失或發生缺陷,DNA表達錯誤增加,從而增加了患癌風險。
英國癌癥研究中心倫敦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缺失HELQ基因一個拷貝的小鼠其患卵巢癌的風險將增加兩倍,且不易受孕。
論文資深作者Simon Boulton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證實,小鼠的HELQ基因出現問題會增加其患卵巢癌和其他腫瘤的風險。我們為之感到振奮,因為 HELQ基因缺陷的婦女有可能也是這種情況,下一步我們將探究情況是否確實如此。如果HELQ在人體中發揮相似的作用,在未來有可能會針對婦女進行 HELQ基因篩查,幫助臨床進行早期診斷。”
英國癌癥研究中心高級科學信息主管Julie Sharp說:“這項研究將來自一系列實驗的信息集合到了一起,構建出了一張可能導致婦女卵巢癌的細胞缺陷圖。”
HNF1B突變致癌
此外,近期來自Mayo診所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另一個新基因會使女性更容易患上卵巢癌。他們對超過16,000名卵巢癌患者和超過26,000名健康女性進行了大規模分析,由此找到了被稱為HNF1B的新基因。
Mayo 診所的Ellen Goode及其同事在研究中發現,在不同卵巢上皮性癌亞型中,HNF1B的表達存在差異,而且這種差異與表觀遺傳學修飾有關。為了綜合研究HNF1B基因突變與患病風險的關系,他們在不同亞型的卵巢癌中檢測了該基因的突變,并分析了不同基因變體的甲基化和表達情況。
研究顯示,HNF1B中的突變會影響該基因啟動子的甲基化程度,從而產生不同的卵巢癌亞型。研究顯示,DNA甲基化對基因表達的激活和抑制,在癌癥中與基因突變同樣重要。
不同的甲基化模式,是該基因增加癌癥風險的一個分子機制。這一研究發現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不僅增進了人們對發病機理的了解,還能夠幫助更好的鑒別卵巢癌亞型,以及開發新的治療途徑。
臨床意義
據美國癌癥協會(ACS)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卵巢癌是第二常見及最致病的婦科癌癥,約占所有女性確診癌癥病例的3%,但是其致死率比任何一種婦科癌癥都要高。美國癌癥協會估計,2013年,大約有22240的美國女性被診斷為卵巢癌患者,并且其中將會有14030人死于該病。
據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在英國,每年大約有7000名婦女被診斷患有卵巢癌,約有4300人死于該病。
卵巢癌高死亡率的原因是其早期診斷困難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
不同于許多其他的癌癥,卵巢癌預后效果較差,在近幾十年里也沒有得到顯著的改善,5年生存率大約為 47%。因此對于其病因了解得越多,就能夠更好地檢測和治療它。
苜蓿中華根瘤菌含有維生素B12的全部合成基因,可以高效合成維生素B12,但其同源重組效率低,缺乏有效的基因編輯工具,嚴重限制了菌種的改造。因此,亟需在苜蓿中華根瘤菌中建立高效的基因編輯工具。中國科學院......
根據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的一對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一套新的分析工具使系統地搜索拷貝數變異與復雜的人類特征或條件之間的聯系成為可能。“我們提出了一個強大的CNV到表型發現過程,該過程......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對疑似患有心肌病或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更全面的基因檢測會導致額外的診斷,而這些診斷可能會因疾病特異性檢測而被遺漏。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通過更廣泛的測試提高診斷率的可能性與收到不確定......
COVID-19是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高度傳染性疾病,根WHO統計全球累計報告逾5.74億名次確診病例,已經造成超過639.5萬名患者死亡。SARS-CoV-2進入機體后,通過Spike蛋......
熱刺激是細胞經常面對的環境刺激,熱刺激反應是所有細胞普遍具有的刺激反應機制。熱刺激誘導的廣泛的轉錄調控是熱刺激反應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科學家從表觀遺傳學的各層面對其機制開展了研究。當前,針對染色質......
在植物與環境的互相作用中,有一大類多達20000余種的化合物發揮著重要作用——植物三萜化合物,它們同時也是藥物、保健品和化妝品的重要來源。闡明植物三萜化合物合成、調控及運輸機理,不僅將為作物品質與抗性......
人類是先喝上奶還是先擁有能消化乳糖的乳糖酶?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論文指出,歐洲史前人群可能在演化出能消化乳糖的基因的幾千年前,就開始飲用來自家養動物的奶了。這項研究結果為人類飲奶......
科技日報北京7月26日電(記者張夢然)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綜合醫學科學中心科學家主導的國際合作研究發現,在人類每個細胞的基因組中,重復數百萬次的特定基因組序列重組普遍存在于正常細胞和疾病狀態的細胞中。確定......
生命發育往往并非一帆風順。很多胚胎在不同發育階段都會出現各個種類、不同程度的細胞行為異常,但這并不會影響胚胎的最終存活。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呢?利用單細胞高精度實時追蹤技術對秀麗線蟲胚胎細胞進行追蹤研究,......
記者22日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員團隊在水稻中研究發現了水稻高產基因OsDREB1C。北京時間7月22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志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