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組和周海波組、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吳軍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郭帆組,在《細胞》(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Generation of rat forebrain tissues in mic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提出了高效的異種囊胚互補系統,首次在小鼠體內生成了功能性的大鼠前腦組織,揭示了異種前腦補償嵌合體背景下細胞發育的自主性和非自主性的影響。這一成果對于在進化背景下探討腦進化的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干細胞生成功能性的器官或組織是干細胞研究的熱點。異種囊胚互補技術使得在一物種內培育出另一種物種的器官或組織成為可能。該技術通過將多能干細胞注入到缺失關鍵發育基因的宿主囊胚中,由供體細胞補償宿主缺失的器官或組織,培育出源自另一物種的器官。先前研究已在小鼠中培育出大鼠的胰腺、胸腺、血管內皮組織和生殖細胞,并在大鼠中培育出小鼠的胰腺、腎臟和生殖細胞。目前,尚未能在異種囊胚中培育出大腦組織。在一物種中培育另一種物種的大腦組織,將有助于科研人員在進化的角度研究大腦的發育與功能。
傳統的囊胚互補方法涉及構建影響特定器官發育的雜合基因突變小鼠。繁育這些小鼠以產生具有基因突變的囊胚,并將供體細胞注入這些突變囊胚中以形成囊胚互補嵌合體,這一過程耗時耗力且不適用于雜合致死的基因。利用傳統囊胚互補方法來驗證特定基因是否能支持某個器官的囊胚互補是漫長的過程。為突破這些限制,該研究引入了C-CRISPR技術。C-CRISPR技術通過使用多個gRNA結合Cas9來實現幾乎100%的基因敲除效率,避免了基因編輯動物的需要。研究結合C-CRISPR技術和囊胚互補技術,創建了名為CCBC新系統。該系統允許快速驗證目標基因是否適合囊胚互補,并能夠一步生成器官重構嵌合體。
該研究通過CCBC系統篩選到能夠支持前腦互補的基因Hesx1。通過C-CRISPR敲除小鼠受精卵里的Hesx1基因以阻止宿主細胞向前腦發育,讓受精卵發育到囊胚階段,進而分別向基因突變的小鼠囊胚腔里注射小鼠胚胎干細胞(mESCs)或大鼠胚胎干細胞(rESCs)以補償宿主缺失的前腦組織。研究采用上述方法,獲得了小鼠-小鼠前腦互補嵌合體(Hesx1-/-+mESCs)以及大鼠-小鼠前腦互補嵌合體(Hesx1-/-+rESCs)。
研究顯示,所有Hesx1-/-+rESCs和Hesx1-/-+mESCs嵌合體均存活至成年,并呈現與傳統嵌合體(WT+mESCs)相似的體重生長曲線。研究發現,在這些嵌合體的大腦皮層V層和海馬中,均檢測到表達CTIP2的細胞。在大腦皮層和海馬中,無論是Hesx1-/+rESCs、WT+mESCs還是Hesx1-/-+mESCs嵌合體,它們的層厚度和細胞密度均相似。為了評估Hesx1-/-+rESCs嵌合體中大鼠神經元的功能,科研人員在嵌合體前腦的前外側運動皮層注入了AAV8-hSyn-EGFP。實驗結果顯示,由rESC衍生的神經元能夠從這一區域向丘腦、上丘和腦干中腦區域投射軸突。電生理測試表明,這些嵌合前腦中的大鼠和小鼠皮層神經元可以隨著電流的增加發放不同頻率的動作電位。進而,研究確認,在Hesx1-/-+rESCs嵌合體中,大鼠和小鼠細胞、小鼠與小鼠細胞、大鼠與大鼠細胞之間均能形成突觸連接。此外,研究通過行為學測試如Morris水迷宮實驗、開放場測試和情境恐懼記憶測試,評估了同種和異種前腦補償嵌合體的前腦功能。測試結果顯示,WT+mESCs、Hesx1-/-+rESCs和Hesx1-/-+mESCs嵌合體在這些行為測試中的表現無顯著差異,顯示重建的前腦功能表現正常。這表明Hesx1-/-小鼠胚胎為供體rESCs提供了適宜的發育環境,幫助其形成功能性的大鼠前腦組織。
皮層和海馬的單細胞RNA測序結果顯示,大鼠細胞在Hesx1-/-+rESCs嵌合體中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神經細胞,且種類和占比接近于WT大鼠的前腦組織。不同神經細胞類型下大鼠細胞的轉錄組更接近于WT大鼠細胞。早期胚胎的切片結果顯示,大鼠細胞形成的前腦組織的尺寸和發育進度與宿主小鼠一致。這表明非細胞自主機制決定了器官的大小和發育速度,而細胞自主機制塑造了嵌合體中大鼠前腦組織的整體轉錄組特征。
該研究通過比較大鼠細胞在嵌合體與WT大鼠中的轉錄組差異,發現了一些與軸突生成、前腦發育和神經生成調控等相關的差異表達基因。通過細胞相互作用分析,該研究觀察到多種潛在的配體-受體相互作用。這可能解釋了宿主Hesx1-/-小鼠細胞如何影響供體大鼠細胞以及幫助它們在前腦中存活和分化。
通過CCBC在小鼠體內生成大鼠前腦組織
4月25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組和周海波組、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吳軍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郭帆組,在《細胞》(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Generationofra......
4月25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組和周海波組、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吳軍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郭帆組,在《細胞》(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Generationofra......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崔國紅、和青博士分別在老年性癡呆和帕金森氏癥的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分子神經生物學》。阿爾茨海默氏癥(AD)是繼心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后的第三大老......
眾所周知,維生素E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除此之外,科學家們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發現,如果沒有維生素E,細胞質膜就不能正常愈合,而細胞質膜對于保持細胞完整,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身體內每......
催產素在維持穩定的性行為和社會關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此外,催產素也曾被用來幫助酗酒者戒酒。悉尼大學(theUniversityofSydney)的邁克爾·鮑恩(MichaelBowen)在大鼠身上研究......
從死后的大腦切片中提取生前的信息,這似乎是科幻小說才會有的情節。然而,這種“讀心術”已經成為了現實。三月二日,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表文章指出,“讀取”大腦切片可以準確判......
日前,冷泉港實驗室(CSHL)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表關于大腦切片的研究報道,稱通過大腦切片可以準確地判斷大鼠生前所接受的行為訓練。這項研究為人們進一步理解大腦的學習和記憶編碼機制提供了新的角度。......
從死后的大腦切片中提取生前的信息,這似乎是科幻小說才會有的情節。然而,這種“讀心術”已經成為了現實。三月二日,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表文章指出,“讀取”大腦切片可以準確判......
近日,來自德州農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諸如紅葡萄和花生等普通食物中包含的特殊化合物或可有效抑制個體年齡相關的記憶下降,相關研究發表于國際雜志ScientificReports上。研......
人類大腦儲存記憶的能量是否存在上限?我們為何能記住那么多事,還不會把它們混淆起來?這些問題一直令科學家們為之著迷。為此,挪威科技大學(NTNU)的研究團隊對大鼠進行研究,測試了它們記住若干相似位置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