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教授張宏波團隊與英國Sanger 研究所教授Sarah Teichmann團隊合作,研究建立了首個人類肢體發育的單細胞時空圖譜并解析關鍵調控機制。12月6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Nature。
“我們基于單細胞轉錄組學和空間轉錄組學技術建立的首個人類肢體發育單細胞圖譜,解析了從肢體發生早期到形態完全形成的細胞演變路徑和細胞空間位置決定過程。”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張宏波對《中國科學報》表示。
每500個新生兒就有一例四肢發育異常
“四肢發育異常是全球報告最多的出生綜合癥之一,全球大約每500個新生兒即可發現一例。”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宏波團隊博士后王帥玉表示,發育過程中,我們四肢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過復雜的細胞演變過程。
據她介紹,在胚胎發育第四周末,四肢僅以簡單的幾乎均一細胞團形狀凸起出現在身體的兩側,但到了第八周,這一細胞團則已經完全分化,形成具有復雜解剖結構的四肢,并形成完整的手指和腳趾,這依賴于細胞之間非常迅速而精確的協調。對這一過程的任何微小擾動都可能產生顯著的下游效應。
因為肢體發育涉及細胞命運決定和空間位置形成兩個經典發育問題,長期以來其被作為發育生物學的重要模型進行研究。在對小鼠、雞等模式動物研究中,一系列肢體形成的基本問題,如近遠軸的幾個關鍵決定基因、前后軸的基本細胞定位和信號通路等已經得到初步闡釋。然而,囿于技術和倫理限制,人類肢體形成的基本過程,如詳細的細胞演變路徑,決定細胞命運的關鍵基因與疾病的聯系等尚未有研究。
“更重要的是,模式動物中發現的肢體形成機制與人類有多大的相似性,以及有多大程度可以用于人類再生醫學實踐亦長期存疑。近年來發展的單細胞技術使得在人類中直接研究肢體發育過程中的細胞命運決定和空間位置形成成為可能。”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宏波團隊博士后張寶表示。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英國Wellcome Trust等項目的支持下,該研究運用單細胞轉錄組學技術,利用肢體發育過程中細胞演變過程的連續性,從多個時期不同個體取樣,繪制了包含所有細胞類型的人肢體發育細胞連續演變圖景并解析了其關鍵調控機制。
建立人類肢體發育的單細胞時空圖譜
記者獲悉,研究人員結合空間轉錄組學技術精確定位發育中肢體中細胞的確切位置,以及隨著發育時間變化細胞位置的變化規律。利用單細胞時空圖譜,研究人員能夠追蹤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區域產生的細胞類型、鑒定到新的細胞類型,并可以對相應細胞類型詳細刻畫其激活的特定基因表達程序。這些時序性基因表達模式通常對塑造正在生長的四肢具有重要調節作用。
張宏波表示,作為研究的一部分,我們證明這些基因模式對手和腳趾的形成有影響,并識別出關鍵調控基因。對組織進行染色進一步清楚地揭示了構成手指和腳趾的原始細胞類型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將自身排列成形成指和趾的雛形,并確定了相應細胞類型的特異表達基因。當這些基因的表達不遵循既定模式時,將導致特定的發育表型,如短指(手指或腳趾短)和多指(多余的手指或腳趾)發育異常等。
研究人員還重點分析了構成肢體的骨骼肌,以及由肢體間充質細胞發育形成的組織類型的細胞發育模式。研究清晰鑒定到人類骨骼肌的兩條形成路徑以及各路徑的特異表達基因,這些認識對后續進一步確定骨骼肌形成過程中的細胞命運歧化關鍵調節基因和機制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有趣的是,該研究發現調控上下肢差異決定的PITX1基因在調控不同肢體的骨骼肌形成卻可能具有統一的機制。研究人員還同步獲得了小鼠四肢的發育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發現四肢發育的許多方面在人類和小鼠之間具有極高相似性。
“該研究在單細胞水平和2D空間結構層面解析了人類肢體,這一復雜解剖結構如何形成的過程。”張宏波表示,該研究為進一步跨物種深入研究肢體發育的詳細調節機制、肢體發育異常的細胞生理機制,乃至更廣泛的發育和再生過程中細胞命運調節機制和空間位置建成機制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教授張宏波團隊與英國Sanger研究所教授SarahTeichmann團隊合作,研究建立了首個人類肢體發育的單細胞時空圖譜并解析關鍵調控機制。12月6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Natur......
微生物是地球上豐富且分布廣泛的生命形式,在生態系統中對有機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發揮著關鍵作用。微生物降解是有機污染物分解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中,降解功能微生物可將污染物轉化為無毒化合物,是有機污染物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繪制出小鼠全腦高分辨率單細胞空間轉錄組圖譜,為深入理解大腦結構與功能提供了重要基礎。該團隊基于109萬個高質量空間分辨單細胞基因表達定義出小鼠大腦更精細的組織區......
最近在高分辨率生物制造(如單細胞水平)方面的進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物制造的能力,為組織工程開辟了新的途徑。然而,目前還缺乏一篇全面的綜述,概述了各種生物制造技術(超越生物打印),這些技術可以實現單細胞分辨......
Bio-Techne旗下子品牌Namocell的單細胞分離儀(NamocellSingleCellDispensers)采用先進的微流體技術以及靈敏的光學檢測系統,在精確鑒別細胞的同時又能對目的細胞進......
單光子的產生和檢測已經從實驗室研究逐步發展成為現代醫學、量子處理、制造等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單光子對于量子網絡、單細胞的成像和測量、加密的量子“密鑰”的分配以及納米粒子的尺寸測定都很重要。為促進對該領......
01、二代“真”單細胞蛋白質組學質譜:timsTOFUltra2023年6月5日,在第71屆ASMS會議上,布魯克公司重磅發布了timsTOFUltra,“真”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正式進入第二代。圖1:成......
7月31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胡政課題組與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周達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PhyloVeloe......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虹研究組在《肝臟病學雜志》(JournalofHepatology)上,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andspatiallyresolvedtranscrip......
由于小鼠的易實驗性和強遺傳性,其一直是生物醫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動物模型。但是,胚胎學研究發現,小鼠早期發育的許多方面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從而使有關人類發育的推論復雜化。英國劍橋大學等研究團隊合作構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