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丁冬生課題組在里德堡原子驅動耗散系統中觀察到了高階和分數離散時間晶體。11月10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
自發對稱性破缺是解釋物質相變的重要機制,比如,空間上的平移對稱性的自發破缺,使得物體形成了空間上的有序結構,也就是空間晶體。同樣,研究人員提出時間上是否能發生類似的對稱性自發破缺,從而形成時間晶體。最初,這個概念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FrankWilczek教授提出,它描述物質的時間和空間上的特征周期性地復現。研究人員在實驗和理論上都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在理論上提出了離散時間晶體的概念并且在實驗系統中觀測到了離散時間晶體的存在。離散時間晶體,就是滿足時間上離散平移對稱性的自發破缺,表現為實驗系統的響應周期是驅動周期的整數倍。
有趣的是,當物理系統遠離熱平衡狀態時,人們可以觀察到穩定的耗散時間晶體、預熱離散時間晶體等奇異的物態現象。強相互作用的里德堡原子系統是研究非平衡動力學的理想平臺之一。
丁冬生、劉邦等人通過在周期性驅動的里德堡原子系統中,通過調節系統參數,觀察到了強相互作用里德堡原子氣體中的高階以及分數離散時間晶體。在實驗上得到了不同離散時間晶體的相圖,觀察到了整數階離散時間晶體的相變過程。同時通過掃描系統參數,觀察到了分數時間晶體存在的證據。對于這些現象的研究將有助于人們加深對時間晶體這種特殊物質狀態的理解,為探究量子系統的非平衡動力學提供一個平臺。
該工作得到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他們觀察到離散時間晶體證明了超越單一離散時間平移對稱性破缺的能力,為熱原子氣體簡單的平臺中的非平衡動力學提供了新的見解。量子多體系統中更復雜的時間對稱性的存在擴展我們在該領域的知識,并為非平衡物理學的新探索鋪平道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712-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丁冬生課題組在里德堡原子驅動耗散系統中觀察到了高階和分數離散時間晶體。11月10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自發對稱性破缺是解釋物質相變的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丁冬生課題組在里德堡原子驅動耗散系統中觀察到了高階和分數離散時間晶體。11月10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自發對稱性破缺是解釋物質相變的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丁冬生課題組在里德堡原子驅動耗散系統中觀察到了高階和分數離散時間晶體。11月10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自發對稱性破缺是解釋物質相變的重要......
2009年2月,國際期刊《自然》發表題為《中國晶體——藏匿的珍寶》的采訪調研文章,認為中國禁運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將對美國功能晶體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并斷言“其他國家在晶體生長......
2009年2月,國際期刊《自然》發表題為《中國晶體——藏匿的珍寶》的采訪調研文章,認為中國禁運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將對美國功能晶體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并斷言“其他國家在晶體生長......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王昊昊“其他國家在晶體生長方面的研究目前看來還無法縮小與中國的差距。”2009年2月《自然》雜志一篇題為《中國“藏匿”的晶體珍寶》的調研文章引發國際同行廣泛關注其中認為中國禁運氟......
晶體無處不在。從亮晶晶的礦石到每天吃的食鹽和白糖,都是晶體。在現代社會中,人工晶體在激光、半導體、計算機、原子能等高精尖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王穎是中國建材總院所屬人工晶體研究院(以下簡稱晶體院)功能......
科技日報北京7月7日電(記者張夢然)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團隊報告了一種解碼“材料基因組”的新方法。該方法能檢測晶體材料原子級結構的微小變化,提高了人們理解材料特......
▲不同形狀、尺寸的BGO晶體、陣列和探測器件。▲上海硅酸鹽所研制和生產的1.2萬余根大尺寸、高質量BGO晶體成功應用于CERN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電磁量能器。▲L3實驗用24厘米長大尺寸BGO單晶研究團隊......
經過數十年發展,半導體工藝制程不斷逼近亞納米物理極限,但傳統硅基集成電路難以依靠進一步縮小晶體管面內尺寸來延續摩爾定律。發展垂直架構的多層互連CMOS邏輯電路,從而獲得三維集成技術的突破,是國際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