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科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空間感知研究組通過結合決策信號的測量與微電流刺激的干擾兩種方法,解析了大腦神經元信息的讀碼機制。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神經元》。
大腦對空間的感知包括編碼和解碼或讀碼兩個重要階段。大腦神經元的編碼機制已有廣泛研究,但關于解碼的研究工作還相對較少,具體解碼機制也不清楚。
研究人員訓練獼猴通過眼動報告它們感知到的光流在空間中的運動方向,并在獼猴執行任務的同時,記錄了上顳葉內側皮層(MST)、中顳葉皮層(MT)和腹頂內皮層(VIP)3個腦區的神經元胞外電生理活動。分析發現,在3個腦區中,感覺信號并非一直與決策信號保持一致,有時會出現相反情況。比如,某些神經元偏好編碼向左運動,但在行為上獼猴卻是更多地選擇向右運動(“感覺—決策相反細胞”)。進一步實驗發現,在MST和MT皮層中通過微電流人為興奮這兩類細胞,都能顯著地使獼猴的認知決策發生偏差,并且偏差的方向趨向于被電刺激興奮的神經元所編碼的偏好感覺信息方向,而不是決策信號反映的方向。相反,微電流刺激VIP神經元無法影響獼猴的認知決策,提示該腦區的運動信息在當前任務中并沒有被下游腦區所讀取和利用。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借助由腦組織創建的神經元及其連接圖——“連接組”,再結合人工智能(AI),美國與德國科學家達成了此前從未實現的突破:無需對活體大腦進行任何檢測,便能預測單個神經元的活動。數......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借助由腦組織創建的神經元及其連接圖——“連接組”,再結合人工智能(AI),美國與德國科學家達成了此前從未實現的突破:無需對活體大腦進行任......
圖上的線條代表大腦皮層中與語言處理相關的各個區域之間的連接。當閱讀時,這些區域的神經元會以精確同步的方式激發,這種現象被稱為共同漣漪。圖片來源: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大腦各區域是如何交流、整合信息,最終形......
圖上的線條代表大腦皮層中與語言處理相關的各個區域之間的連接。當閱讀時,這些區域的神經元會以精確同步的方式激發,這種現象被稱為共同漣漪。圖片來源: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大腦各區域是如......
8月22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立平研究組和臨港實驗室閔斌研究組合作,在《神經元》(Neuron)上在線發表題為了《獼猴額葉皮層對序列工作記憶的靈活控制》的研究論文,揭示了額葉皮層......
構建更加通用的人工智能,讓模型具有更加廣泛和通用的認知能力,是當前人工智能(AI)領域發展的最大目標。目前流行的大模型路徑是基于“尺度定律”(ScalingLaw)去構建更大、更深和更寬的神經網絡,可......
寄生蟲弓形蟲因為可以侵入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而一直被“人人喊打”,但科學家決定利用這一特征讓它充當治療工具。《自然·微生物學》29日報告了一個在動物模型中改造弓形蟲的方法,使其可穿過血腦屏障,向寄主神經元......
寄生蟲弓形蟲因為可以侵入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而一直被“人人喊打”,但科學家決定利用這一特征讓它充當治療工具。《自然·微生物學》29日報告了一個在動物模型中改造弓形蟲的方法,使其可穿過血腦屏障,向寄主神經元......
諸如創傷、中風、癲癇和多種神經變性疾病等人類神經系統疾病通常會導致神經元的永久性喪失,且會引起大腦功能的嚴重損傷;目前的療法選擇非常有限,主要是由于更換丟失的神經元的挑戰。直接對神經元進行編程或許能提......
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自然·通訊》上發表文章稱,他們開發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AI)工具——QDyeFinder,其可從小鼠大腦的圖像中自動識別和重建單個神經元。該過程涉及使用超多色標記協議去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