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iencedirect數據庫消息,2013年4月《國際食品微生物雜志》刊登一項采用PCR快速篩選法分離肉與發酵肉制品中腸球菌的研究,研究人員利用此法成功分離出了29個腸球菌菌株。
腸球菌主要存在于人和動物的胃腸道中,也廣泛分布在土壤、水和食物中。食品中的存在腸球菌往往會導致食源性疾病,而腸球菌的固有耐藥性及獲得性耐藥性極易對消費者造成健康危害。由于腸球菌屬的生物多樣性,傳統鑒別方法效率低且易發生誤檢。
本研究基于PCR技術,利用16s rRNA序列鑒別腸球菌屬微生物,同時可用于生肉或肉制品中腸球菌多重耐藥性研究。研究人員利用一段16s rRNA設計PCR引物,并將該引物擴增為一段長度為678bp的目標基因。
研究人員從干發酵香腸、火腿、新鮮肉類、干腌香腸生產過程中分離得到29株腸球菌菌株,并對其進行了抗生素敏感性測試。
微生物生長表型篩選是工業育種、酶定向進化和合成生物學等領域面臨的限速步驟。精準的單細胞精度生長表型測量是突破上述瓶頸的關鍵。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開發了低成本、非標記的微型......
北京農學院動物營養與畜產品開發創新團隊揭示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對柑橘提取物的短期定植規律,探索了柑橘提取物在瘤胃內的降解機制。近日,相關研究以《柑橘皮在瘤胃發酵過程中定植菌群的動態變化特征》為題,發表在微......
記者21日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張鑫課題組和孫超岷課題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顯微拉曼技術,通過三維定量成像實現了長期、近實時、非破壞性的微生物監測,對微生物生長和代謝情況進行可視化及定量分......
記者21日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張鑫課題組和孫超岷課題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顯微拉曼技術,通過三維定量成像實現了長期、近實時、非破壞性的微生物監測,對微生物生長和代謝情況進行可視化及定量分......
地下水中的鉻(Cr(VI))污染對人類生產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復技術廣泛應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復工程。糖漿作為制糖業的副產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為了主流生物修復碳源之一。但糖漿成分......
英國和荷蘭的科學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剖腹產嬰兒也不會錯過必要的微生物,雖然剖腹產嬰兒在出生時吸收的母親腸道微生物確實較少,但母親能夠通過母乳喂養等補償途徑將微生物轉移給嬰兒。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細胞宿主......
在集約化耕作的農田生態系統中,施肥是快速補充土壤養分的重要途徑。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種群。在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繼續推進化肥減量化、化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構建......
化肥鹽度指數高,對農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難以在高鹽環境中生存,這是常識。如今,一種新技術正破解“化肥與微生物難以兼容”這一難題。2月11日,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衛為組長,由山西農業大學校長張強研究員、北京農......
發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達40%—80%,含有多種維生素、纖維素、碳水化合物、脂類、礦物質,以及豐富的酶類和生物活性物質等,且不含膽固醇,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李德茂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
近日,《新植物學家》發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劉玲莉團隊的最新研究,他們發現熱帶森林中植物受到的磷限制通常高于溫帶森林,但物種之間和站點內差異很大。分布于不同緯度的森林生態系統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磷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