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孵化的3款心血管領域首創產品,可快速檢測診斷暴發性心肌炎、心梗后心衰、主動脈夾層,目前均處于臨床階段,計劃明年上市。”11月7日,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武創院”)院長助理王慧中說,武創院生命科學工具產業研究所成立僅兩年時間,采取“產業孵化+平臺賦能”模式,已成功孵化9個來自全國高校院所的產學研項目。
生命科學工具產業研究所是武創院首家專業研究所,其發展歷程也是武創院依托湖北科創供應鏈,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武創院作為湖北省和武漢市重點打造的新型研發機構,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采取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致力于做好“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業做不了,但科技創新又必須要做”的事情,重點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鏈接全球資源 激發創新“裂變”
武創院是湖北科創供應鏈中心所在地,全力推動科創供應鏈平臺的“線上”資源集聚與“線下”融合、服務、孵化。
“集聚全國乃至全球創新資源,以湖北科創供應鏈‘天網’平臺為依托,讓這些資源深度融合、催化和裂變。”武創院院長李錫玲說,湖北科創供應鏈中心有信心、有能力呵護好每一粒創新種子,讓它們在荊楚大地落地生根、茁壯成長。
當前,部分科研人員在成果轉化中面臨“不愿轉”“不敢轉”“不能轉”等問題。武創院發揮體制機制靈活優勢,通過支持團隊以“現金+知識產權”出資、幫助匹配市場化運維團隊和資金等方式,促進多方共投共擔,激發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和動力。
“通過與‘天網’資源對接,推動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團隊‘三支隊伍’在武創院平臺快速集聚、精準匹配,實現項目落地。”李錫玲介紹,該院還集聚“政產學研金服用”多方力量,打造“線下”支撐體系,實現“天網”“金網”“政策網”各項資源與“地網”服務無縫對接。
為此,武創院瞄準全領域和全產業鏈方向,重點聚焦布局湖北省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和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等新領域新賽道。
目前,武創院創新體系已匯聚中外院士21人,19家創新單元由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或首席顧問;集聚領軍科學家核心團隊和創新創業團隊41個,創新創業人才超700人。
賦能創新主體 推動成果轉化
2022年9月,武創院創新體制機制,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理念,聯合產業方——武漢愛博泰克成立生命科學工具產業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廣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徐濤擔任首席科學家。
該研究所從武創院獲得8000萬元額度“撥轉股”項目孵化資金池,按照“成熟一個、轉化一個、孵化一個”模式,接續啟動項目。該所致力打造“創新診療靶點+生命科學儀器”業務布局,培育孵化一系列突破國內空白、對標國際一流的先進企業。
何為“撥轉股”?王慧中介紹,這是指創新早期項目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對成果轉化項目公司,先以科研課題經費支持,待有市場化融資時再把投入資金轉成股份。這樣既可以解決早期項目募資難的問題,又實現了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適度回報。
“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主線,武漢正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改進科技計劃管理,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創新,完善科技金融體制,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武漢市科技創新局局長董丹紅說。
武創院正是采取“大膽資本+耐心資本”方式,推動科創成果轉化。
“大膽”即指“撥轉股”,用來支持更早期的、市場化機構還不愿進的硬科技項目;“耐心”則是引導和采用股權直投、基金投資手段等持續支持,形成系統化的全生命周期支持體系,從而更長效支持項目發展。
湖北省科技廳廳長馮艷飛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積極主動融入全國創新鏈,加強有組織科研攻關,加大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力度,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強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作出更大貢獻。
近年來,《中國制造2025》、《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以及《“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等多項重要政策文件的相繼出臺,均彰顯了國家對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與生物經濟先......
“我們孵化的3款心血管領域首創產品,可快速檢測診斷暴發性心肌炎、心梗后心衰、主動脈夾層,目前均處于臨床階段,計劃明年上市。”11月7日,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武創院”)院長助理王慧中說,武......
“我們孵化的3款心血管領域首創產品,可快速檢測診斷暴發性心肌炎、心梗后心衰、主動脈夾層,目前均處于臨床階段,計劃明年上市。”11月7日,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武創院”)院長助理王慧中說,武......
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以來,默克每年都會以各種形式參與。隨著溢出效應持續放大,進博會已然成為跨國藥企拓展中國市場的重要平臺。11月6日,2024第七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默克集團與成都東部新......
來自生命科學的前沿研究,始終是化妝品行業創新的重要源泉。而在探索生命科學的邊界中,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技術正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尤其是在蛋白質科學領域,AI技術的應用正在揭開蛋白質的神秘......
近日,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盛溯源”)已完成1.5億元B輪融資首關。本輪融資由廣州產投領投,聯合中源投資、國聚創投、合肥高投和老股東君聯資本等機構投資。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加速推進中盛溯......
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公告顯示,基因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基因科技;證券代碼:874483)的掛牌申請獲得批準,并于2024年11月8日掛牌。基因科技成立于2004年2月4日。公告顯示,基......
關于發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國內科技合作領域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滬科指南〔2024〕42號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
11月6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關于發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對《基于矩陣半張量積的隨機邏輯動態系統的辨識與濾波問題研究》等812個面上項目予以......
大模型競爭下半場,行業開始走深走實。健康、文旅、大數據、城市治理……越來越多的垂直領域大模型興起并開始商業化應用,AI應用及其產業生態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在這股垂直大模型浪潮之前,有一家AI創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