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啟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近一年,重大原創性科技進步碩果累累。2015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榜單今天出爐,按照《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規定》,經過專家初評、復核,共有313項(人)獲得2015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兩年一度的科技功臣獎,授予金亞秋院士、丁文江院士。
人物簡介:丁文江
1953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鎂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材料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先進鎂合金及加工方面研究,對中國乃至世界鎂合金研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種田到讀研,從工廠一線到院士殿堂,從鑄造裝備專業“學徒”到高性能鎂合金締造者……今天當選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的丁文江用幾十年的人生路,實踐著一位材料科學家自我精誠的“材料精神”——“料要成才,材要成器,器要好用”。
努力扶起“中國鎂”
中國缺油少氣,卻是十分難得的鎂大國——無論儲量還是產量,均占全球的90%以上。鎂在實用金屬結構材料中,比重最小(密度為鋁的2/3,鋼的1/4)。這一特性,讓它在全球范圍內刮起了強勁的“輕旋風”——電子產品越來越輕巧,飛機汽車輪船越來越先進。不過,中國“鎂”一直不大好用。
“材料就是有用的物質,有用是材料研究的靈魂。”身在高校搞科研的丁文江,能跳出書本、論文,從企業生產看科研。上世紀80年代一次訪問日本企業時,他看到鎂合金作為最輕的、資源豐富的結構材料大有用武之地,就在國內率先倡導并從事鎂合金研究。1987年底回國,他參與了上海大眾桑塔納轎車鎂合金變速箱的國產化,努力扶起“中國鎂”。
易燃燒、易腐蝕、強度低,丁文江心里清楚,我國鎂合金技術和產品正是受困于鎂的三大“劣根性”。中國鎂合金技術想要“挑大梁”,必須讓“易燃”的鎂不再易燃,“軟質”的鎂不再軟質,“不穩定”的鎂合金不再“活躍”。
譜寫“煉”鎂三部曲
常規鎂合金的燃點僅520℃,遠低于合金熔點,導致其易燃而生產困難。丁文江帶領科研團隊在國際上較早地開展阻燃鎂合金的研究,讓鎂合金燃點提高至935℃以上。燃點大大提升,大氣中無保護的鎂合金熔煉與生產成為可能,還顯著降低熔煉和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目前,該技術已應用于電子產品外殼和汽車變速箱等產品批量生產。
常規鎂合金比較軟,承力比較差,在汽車車輪轂、缸體、發動機支架等最需要輕合金的地方,難堪重任。經過反復試驗,丁文江找到兩個“好幫手”:采用稀土與鋅固溶時效強化和鋯細化的方法,創造出一系列新型高強度的鎂合金材料。他們不僅在汽車中堅強耐用,更推廣應用于多種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關鍵承力件。
最終,就連鎂活性大、易反應、產生大量氧化渣的這一世界性難題,也在幾十年不斷研發、探索和發明中,被丁文江團隊“一網打盡”了。隨著中國“鎂”的層層修煉,從手機外殼到飛機框架,再到實現裝備大幅度減重,中國的鎂技術及制品越來越“高大上”。美國通用汽車37套模芯組成的全鎂V6發動機缸體、日立公司實現減重30%的耐熱鎂合金活塞、波音公司的民機座椅骨架高強鎂型材……丁文江團隊的研究,讓許多響當當的國際巨頭,心甘情愿來到鎂大國,求助于中國“鎂”。
研發醫用“鎂”支架
“寓精于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位于交大閔行校區丁文江院士團隊的辦公樓里,這句“材料箴言”凝練著丁文江幾十年的學術理念。在他眼里,材料研究如果不是瞄準應用,就不能算是在研究材料。
一次和醫生的閑聊中,丁文江注意到,許多骨折病人或是心臟病患者,肌體康復后,健康卻埋下了一種說不出的“痛”——金屬支架留在體內難以降解,許多人不得不忍受二次痛苦手術取出。而鎂可降解,還是人體所需的有益元素,能不能讓鎂合金替代傳統的醫用金屬支架呢?
他帶領團隊基于“生物安全性、力學相容性、降解可控性”的原則,著手研發新一代可控降解的醫用鎂合金,終于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骨內植物器械和心血管原型,均在動物體內實驗獲得成功,解決了過去醫用金屬不可降解的煩惱。目前,相關產品正申請人體臨床試驗,列為候選的國家認可鎂基生物材料,有望引發該領域醫療器件的升級換代。
在鎂基能源材料領域,丁文江院士團隊發明了氫化鎂水解燃料電池等,大大升級了人們愛玩的無人機,使無人機的飛行時間從一次只能半小時,提升至4到6小時,一口氣可以飛行300公里。
6月25日,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大連海事大學在遼寧大連聯合舉辦主題活動慶祝第十四個“世界海員日”。“世界海員日”由國際海事組織于2010年正式設立,旨在提高公眾對船員工作的認知和認可,同時呼吁各國政府、......
6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健康中國建設與人口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暨人口與健康學院成立大會。民政部副部長張春生,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學軍,民革中央副主席劉家強,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云彥,中國社會科......
近日,中國礦業大學召開會議,宣布教育部黨組、教育部關于學校行政領導班子部分副職的任免決定。會上,校黨委書記劉波宣讀了《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黃軍利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教育部關于黃軍利等職務任免的通知》......
6月15日,中倫文德·全國法科學生寫作大賽基金捐贈儀式在湖南大學法學院舉行。北京中倫文德(長沙)律師事務所向湖南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200萬元,用于支持湖南大學法學院舉辦“全國法科學生寫作大賽”。捐贈儀......
5月30日,盧惠霖生命科普館揭牌儀式在湖南岳陽湖濱大學舊址舉行。開館儀式。高潔攝盧惠霖是湖北天門人,少年時因接觸達爾文的進化論而對生命的遺傳繁衍產生濃厚興趣。上世紀20年代,他赴美留學,師從著名實驗胚......
5月30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主場活動上,湖南省群團組織聯合創新創業學院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主辦方供圖為引領科技工作者在更高領域創新、更廣領域創業,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及南昌大學副校長調整。支曉強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杜建強任南昌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大學據中國人民大學官網“現任領導”欄目近日更新信息顯示,知名會計學學者支曉強已任中國人民大......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3周年。記者當日從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該出版社策劃、組織出版的《袁隆平全集》,在袁隆平逝世三周年之際正式上市發行,以此弘揚袁隆平的科學思想、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傳播袁隆平......
5月20日,中國電建集團重大海洋科研裝備發布會暨中國電建中南院520海上勘測試驗平臺交付儀式在山東青島舉行。活動現場。據介紹,中國電建中南院520海上勘測試驗平臺是目前國內數智化程度最高、集成功能最全......
為表彰先進、樹立榜樣,激勵我院廣大青年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立足本職崗位攻堅克難、奮勇爭先,積極為加快搶占科技制高點貢獻青春力量,依據《中國科學院青年五四獎章評選表彰辦法》,經評審,中國科學院黨的建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