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科技期刊超過5300種,占全國期刊總數的一半多。
用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程東紅的話說,“科技期刊是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窗口,也是科研人員得到同行認可、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途徑”。
但近些年,科技期刊似乎成了學術不端的“眾矢之的”。
在浙江大學擔任校長的中科院院士楊衛發現,近幾年處理過各類學術不端事件,絕大部分與科技期刊有關。
“在對教師的27件學術不端投訴中,有15件與科技期刊論文有關,占55.6%;而對附屬醫院醫生的學術不端投訴,更是100%與科技期刊論文有關。”楊衛的數據,來自浙江大學2008~2010年學術不端投訴調查。
因此,“科技期刊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月10日,在中國科協舉辦的“科技期刊科學道德規范集中宣講教育”活動上,程東紅表示,學術誠信是科技期刊的立身之本,在這場維護科學道德的保衛戰中,科技期刊責任重大。
在這次活動上,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主辦的1050種科技期刊,聯合簽名并發布了《關于加強科技期刊科學道德規范、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的聯合聲明》,對加強科學道德規范表示支持并予以聯署。
“學術不端行為對期刊發展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比如愚弄和誤導讀者,破壞期刊聲譽,浪費期刊報道資源,擾亂期刊出版秩序和期刊連帶責任等。”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社長游蘇寧的看法,也代表了簽署《聲明》的千余種期刊的觀點。
對此,中科院院士李家春認為,我國的科技期刊發展一直滯后于歐美國家,學術論文質量不高,有重大影響的原創性工作較少,論文的評審也不夠嚴謹。
“國外的論文評審可以說是一次學術討論的過程,而我國論文評審有些就是走過場。”李家春表示,質量與聲譽是學術期刊的生命線,需要全面提高編輯人員的素質。
其實,國際上學術期刊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力度也在逐步加大。過去的20年,國際學術期刊的撤稿率增加了大約10%。
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零容忍”,英國的做法是,學術雜志同資助科研的基金會和各研究機構一道參與對過錯方的處罰,學術造假者被揭露后,不僅會在同行間聲譽大跌,科研資金來源也會成為嚴重問題,其學術生涯有可能就此完結。
“很多科研人員之所以會有學術不端行為,是因為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楊衛說,國際上很多有名的科學家被查出早期發表的論文存在問題,“這就成了懸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現在可能還覺得慶幸,但十年之后發現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包袱”。
程東紅認為,我國的科技期刊要完善撤稿和通報制度,鼓勵實名舉報,對已發表的學術不端論文及時撤稿并公開通報,對情節嚴重的,應通知其所在單位或研究資助機構;推動建立誠信檔案,頻繁出現學術不端行為的單位和個人,要記入“黑名單”。
正如李家春所言,針對中國科技期刊在科學道德規范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要正本清源,大力弘揚科學精神;二是要標本兼治,改善期刊學術環境。
“加強科技道德規范,促進科研誠信,維護學術活動的嚴肅性,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是中國科技期刊義不容辭的責任。”程東紅、游蘇寧、楊衛和李家春都認為,要切實加強行業自律,推動科技期刊成為科學道德的維護者和良好學風的建設者。
12月2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館和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正式啟動。啟動環節之后,項目命題專家楊毅教授和張桂鳳老師分別就創意作品項目和科普......
“年輕醫生和醫學生是未來健康科普傳播的主力軍。”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以下簡稱復旦上醫)副院長吳凡表示,“權威的醫學科普離不開醫務人員的廣泛參與,因此,幫助醫學專業人員特別是年輕醫務工作者走上科普路、走......
延續過往,秉承初心,期刊分區表團隊發布2024年《國際期刊預警名單》!2024年《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聚焦兩類問題:1)破壞科研生態良性發展的學術不端行為,例如引用操縱和論文工廠;2)影響我國學術成果的......
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在提速。11月4日,科學技術普及法修訂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是科學技術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來的首次修訂。科普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為做好放射衛生科普宣傳工作,進一步提升原創科普作品的質量,為公眾提供內容優質、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放射衛生健康科普作品,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于2024年10月9日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放射衛生科普作品......
近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破繭成蝶”甲狀腺癌防治技術培訓在上海技術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技所)實現轉化交易。據悉,這是國內首個醫療機構科普專項成果,也是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專項中第一個成功產出醫學科......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信所)9月20日在北京舉行2024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透露,在該所組織開展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科普類)首次申報與遴選工作,以及遴選......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辦公室的書架上,《最優化理論與方法》被置于書籍滿滿的書架中,但袁亞湘一眼便能找到。《最優化理論與方法》封面。這是199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
日前,國產期刊TheInnovation獲得首個影響因子(IF=32.1),成為科睿唯安JCR綜合性期刊分類下排名僅次于《自然》(IF=64.8)和《科學》(IF=56.9)的期刊,并且這本期刊在目前......
直播時間:2024年8月21日(周三)18:00——20: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676736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