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嚴建兵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為解釋玉米從短日照到長日照的馴化找到了“鑰匙”。
玉米原產于墨西哥,屬于短日照區,而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玉米主產區都屬于長日照地區,如何解決玉米對不同地區的日照長度的適應,一直是科學家們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研究人員對一個來源不同,具有廣泛多樣性、代表性的500余份玉米自交系從南到北進行了種植并調查其開花時間,利用覆蓋全基因組的高密度分子標記,結合全基因的關聯分析找到了一個影響開花期的關鍵位點。這個位點是一個包含CCT結構域的基因,命名為ZmCCT,其攜帶一個CACTA型轉座子,能有效減弱玉米對光的敏感性,有助于玉米從熱帶到溫帶地區的擴散,對于揭示玉米的適應性機制、幫助品種選育具有重要意義。
“有證據表明CCT及其同源基因在調控植物的光周期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嚴建兵認為,包含CCT結構域的這類基因可能通過影響光周期進一步影響農作物的其他關鍵農藝性狀,是一個有重大價值、可應用于作物遺傳改良的關鍵基因。
人們普遍發現,與男性相比,抑郁癥在女性中更為普遍,女性被診斷為抑郁癥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麥吉爾大學最近一項基于性別的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基因存在差異,以及它們與抑郁癥的關系。這項涉及27萬多名參與......
5月12日,珀金埃爾默集團首席執行官德克·邦特里德在美正生物總裁段連成、銷售總經理張玉璽、運營總經理李文勝、市場總監王劍青等陪同下參觀日照生產基地并與員工代表展開座談交流。段連成先生對德克先生的到訪表......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自2005年以來,全世界發生中風的幾率增加了50%,而另一份由世界卒中組織發布的報告指出,每年有多達1200萬"新"中風患者。總而言之,這些數據表明,全球大約四分......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可能減緩細胞衰老過程的方法,使用一個振蕩的基因"時鐘"。在測試中,發現酵母細胞的壽命明顯長于那些沒有的細胞。我們都害怕的熟悉的衰老癥狀從......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大腦中驅動焦慮癥狀的一個基因。重要的是,對該基因的修改被證明可以降低焦慮水平,為焦慮癥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的藥物目標。這一發現由布里斯托爾大學和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下一代測序方法,可以檢測單個DNA分子內的基因突變。“這種方法的美妙之處在于它不是對測序方式的徹底改革,”該研究的資深作者、格斯特納......
撰文|王聰編輯|王多魚排版|水成文盡管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在基因敲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深刻改變了基因編輯領域乃至整個生命科學的研究模式。但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通常是以破壞D......
人類的壽命與個體細胞老化有關。3年前,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破譯了衰老過程背后的基本機制。在確定了細胞衰老過程中遵循的兩個不同方向后,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操作這些過程來延長細胞的壽命。據發......
2023年4月28日,中國上海——今天,全球基因測序和芯片技術的領導者因美納于天津、深圳、上海三地同步舉行NovaSeq?XPlus“點亮”儀式,宣告首批在華交付NovaSeq?XPlus高通量測序平......
2023年4月27日,華大智造宣布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DNBSEQ-T7落地南澳基因組學中心(SAGC),該中心將基于DNBSEQ-T7測序平臺開展各項科學研究,助力全面推動澳大利亞基因組學研究發展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