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1-19 10:47 原文鏈接: 科研倫理現狀調查:尊崇科研倫理不能只是說說

      編者按 近年來,“轉基因”“黃金大米”“受試者權益保護”等話題,引發人們對科學家、公眾和政府等利益相關方在科研倫理方面的責任和角色的關注。為準確、客觀了解我國科技工作者對科研倫理規范的認知和遵守狀況,發現其中的薄弱環節和問題,中國科協組織了一次專項調查。本報從今日起推出對該調查報告的深入解讀,以饗讀者。

      “‘換頭術’的癡迷者,請遵守倫理。”“如果沒有在倫理方面做好準備,人類將來創造出來的就可能是怪物。”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倫理”也逐漸成為科研領域高頻詞。

      我國科研人員對科研倫理道德的認知及遵守狀況如何?中國科協最新的一項調研,是近年來對我國科研倫理水平較為全面的一次摸底。

      課題組歷時1年,對北京和武漢的6所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了實地調研和半結構式定性訪談,并依托中國科協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組織了大規模抽樣調查。共回收單位問卷324份,個人問卷12332份。

      “總體來看,科技工作者普遍認同科研倫理的重要性,但遵守倫理規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亟須加強。”參與這項調研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文霞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很多人搞不清科研倫理的范疇

      “調查顯示,我國科技工作者對于科研倫理的理解比較模糊和寬泛。”張文霞介紹,有超過一半的科技工作者把跟科技相關的所有正向詞匯都歸入科研倫理道德范疇。

      如有61.6%和54.4%的人分別認為“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和“提高創新能力”屬于科研倫理道德規范范疇,張文霞說,但學術界一般不將二者納入。

      “科研倫理是指科研人員與合作者、受試者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倫理規范和行為準則。”她說,主要包括受試者的權利保護、實驗動物倫理、環境影響等方面。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人文學院哲學系主任雷瑞鵬教授持類似觀點。“我們通常討論的科研倫理指的是研究倫理,也就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引發的倫理問題,特別是臨床試驗中如何保護人類受試者的倫理規范和實踐。”

      以“換頭術”為例,雷瑞鵬舉例說,首先它在科學上的標準模糊不清,“在兩具尸體上做實驗,那么它成功的標準是什么,將來臨床試驗的風險也巨大。任何研究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對研究的風險/受益評估不僅僅是科學問題,最終還是一個價值判斷,科學上充滿不確定性的不成熟研究也一定是不符合倫理的”。

      近年來除科研誠信外最大的科研倫理失范案例是“黃金大米”事件。“用電擊治療網癮也是典型的違反科研倫理行為,這種技術還不成熟,嚴格來講,參與治療的應該被稱為‘受試者’而不是‘患者’。”張文霞認為。

      倫理優先還是追求成果?這是個問題

      調查顯示,科技工作者普遍認同科研倫理的重要性。九成科技工作者同意“如果忽略了科研倫理,科學研究可能會誤入歧途”。

      有意思的是,在認為遵守科研倫理很重要的同時,大家也承認我國科研人員的科研倫理道德水平總體不高,違反科研倫理道德的現象時有發生。

      2013年一項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軟課題項目資助的研究得出同樣的結論:科研人員認為我國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科研倫理問題,生物醫學領域、工程與材料領域以及化學領域的科研人員認為存在的倫理問題較多。

      此外,近九成科技工作者認為違反科研倫理道德的行為具有很大危害性,但完全踐行科研倫理道德的人較少。只有不到1/4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總是會“在項目方案設計和研發過程中,考慮研究所涉及的科研倫理問題”,約有1/4到一半的人會不考慮潛在風險而繼續推進科研活動。

      雷瑞鵬對此感受更深。“國際會議上經常有外國專家對中國科研倫理規范有疑慮,‘換頭術’‘干細胞治療’‘魏則西事件’等在國外的影響確實不太好。”

      臨床研究人員對倫理規范最了解

      我國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倫理道德方面主要關注科研誠信問題,對其他科研倫理規范了解較少。數據顯示,對科研誠信概念有所了解的占78%,而自認為對科研誠信之外的科研倫理規范了解較多的科技工作者僅占5%。

      臨床研究人員對科研倫理規范的了解度最高。“設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的臨床實驗機構的醫院都設有倫理委員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物臨床實驗機構主任李海燕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臨床研究人員都知曉倫理審查這個程序,因為只有通過了倫理審查并得到倫理批準才能開展臨床研究。”李海燕說,倫理審查的重點是保護受試者的權益,“因無法保障受試者權益,或缺乏有效控制風險的措施而沒有得到倫理批準的臨床研究不在少數”。

    相關文章

    專家解讀《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倫理指引》

    究倫理指引》 7月8日,科技部官網公布《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倫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意在規范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行為,促進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健康發展。《指引》明確了開展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

    “公鼠懷孕”論文一波三折:發表到撤稿再到停止撤稿

    6月上旬,一篇在在線學術期刊bioRxiv預印本發表的研究論文《Aratmodelofpregnancyinthemaleparabiont》讓“公鼠懷孕”的話題引起廣泛爭論,讓科研的倫理問題再次受到......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后中國批準設立倫理咨詢委員會

    在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引發全球爭議近一年之后,中國將設立一個國家委員會就科研倫理監管向政府提供建議。根據中國媒體的報道,國家發改委上個月底批準了建立委員會的計劃,委員會如何工作政府沒有披露多少細節。但......

    凈化科研生態要動“真刀真槍”

    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這幾項工作任務出現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令人精神一振。近年來,隨著我國科研規模和實力的整體躍升,越來越多科研倫理問題暴露出來。特別是這一兩年,從韓......

    讓“賽先生”和“穆姑娘”攜手而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寫入要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科研倫理并不是新概念,但近年來因為基因編輯嬰兒、抄襲造假等事件,從廟堂到民間,大家對科研倫理的關注與日俱增。我以為,深入理解這個問題,應將其放入宏觀......

    兩會期間,三個科技熱詞,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人民大會堂內,響起幾十次掌聲。圖片來源于網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領域有很多新提法:“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

    科研倫理現狀調查:尊崇科研倫理不能只是說說

    編者按近年來,“轉基因”“黃金大米”“受試者權益保護”等話題,引發人們對科學家、公眾和政府等利益相關方在科研倫理方面的責任和角色的關注。為準確、客觀了解我國科技工作者對科研倫理規范的認知和遵守狀況,發......

    科研倫理和論文發表道德

    大多數科研人員和醫師都熟悉科研倫理的概念,特別是在以動物和人作為研究對象時。大多數研究開始前也的確需要從所在研究機構的倫理審查委員會處獲得批準。此外,就論文發表(包括醫學媒體機構的使用)、作者署名、內......

    人民日報:科學倫理不可或缺

    ●科學研究鼓勵自由探索,但卻不能沒有科學倫理的規范●對涉及百姓健康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作倫理上的評價,已是當務之急近日,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產、銷售案件被破獲,浙江大學教授鄒某涉嫌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