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或以上的穩定經費支持和長周期學術評價;收入對標國際,不設上限;科研經費實行總額包干制和科學家負責制,用于自由開展科研業務和團隊建設;配置足夠的博士后、博士生名額;遴選過程“先看人,再看項目”,重點關注人……復旦大學昨天成立的相輝研究院作為大學里的“基礎研究人才特區”,將探索創新科研管理機制,為基礎研究突破提供更好的“軟環境”。
用首任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趙東元的話來說:“改革開放至今,現在是時候創造更好的條件,真正解放科學家,讓他們向宇宙的深處、科學的頂峰去探索,希望未來能真正涌現出具有全球重大影響力,稱得上改變自然、改變人類、改變世界,甚至改變一切的大師級人物。”
聚集“最強大腦”無拘無束研究深刻大問題
復旦大學是上海高校“基礎研究高地”建設的首個試點高校,新成立的相輝研究院主要聚焦基礎學科,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領域,設置“相輝學者”學術榮譽崗位。首批相輝學者11月7日已上崗,他們將自主依據與學校達成的自由探索研究計劃,自主開展科學研究,不受相關院系傳統人事管理制度的束縛。
“不要問我研究院有什么用,可以說是‘無用’。”趙東元在接受采訪時開玩笑地說。不過他解釋說,相輝學者選的是人,不是項目,“希望這里能夠聚集‘最強大腦’,讓他們無拘無束地研究深刻的大問題。”
記者探訪還獲悉,研究院將為相輝學者提供10年以上的長周期支持,并且按照10年不考核、盡職免責、有序銜接退出等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人才管理機制和學術治理體系,致力于為人才潛心投入基礎研究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為“追求真理,不計利害”的頂尖學者創造不設限的研究環境。同時,研究院將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薪酬,收入上不設限。
“不考核,反而挑戰很大。因為傳統的科研項目,再重要都有任務計劃書、有指南,從問題到目的都很明確,甚至完成的時間表也很清晰。”首批相輝學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教授說,“完全的自由探索讓我們既感受到激勵,又覺得需要做的事、需要思考的問題太多了。”
希望通過全新機制推動形成基礎科學研究新范式
“相輝研究院本身也是希望通過探索創新的科研管理機制推動基礎科研范式突破。”趙東元自己對基礎研究和技術革新以及科研范式變革之間的密切關系有著深刻的認知。
他在復旦大學工作25年中,一直從事功能介孔材料的合成研究,走通了從基礎到應用再到產業的路,現在又帶領團隊向化學科學中的重大基礎難題——軟凝聚態化學進軍,他的課題組就是一個由合成、理論、表征、工程、基礎等多學科組成的交叉研究團隊。
趙東元深感:“當下,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國際科技競爭向基礎前沿前移,技術創新能‘跳’多高,能‘跑’多遠,基礎研究顯得越來越關鍵。”
《科學——無盡的前沿》中提到,基礎研究提供的是科學資本,是所有實際知識應用的源頭活水。趙東元表示,希望相輝學者們在這里提出重要的命題,研究好的問題,勇敢探索無人區,真正提高基礎研究的創新策源能力,因為“科學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一個人或者極少數人對人類共識的挑戰”。
同為首批相輝學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研究員徐彥輝透露,他在和幾位青年同行交流中,感受到大家共性的焦慮,最主要就是科研資源的獲取方式和投入,選題的風險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進入到科研成果和科研資源的正循環,如何在滿足考核的基本要求和開展長期風險性課題之間進行平衡。相輝研究院很可能提供了一個鼓勵年輕人冒險的理想平臺。
“創新和風險、失敗相生相伴。如果大家都去做對的事,就不會有創新。如果有科學的評價機制,當年輕人冒著風險去挑戰重要課題時,即使失敗了,努力也能得到認可,那么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愿意在最年富力強、思維最活躍的時候,做一些更有探索性的、更冒險的工作。”徐彥輝說。
構建跨學科合作文化,讓科學家找到自己的“科學知音”
“我的太太曾問我,究竟誰是你的科學知音?誰最懂你的科研?我想了半天,答不出。”趙東元說,科學知識離不開科學共同體的認同,科學合作、學科交叉、國際合作在基礎研究中十分重要。但是,科學家們的無間合作必須建立在友誼、理解、寬容之上,希望相輝研究院能形成跨學科合作的文化,讓科學家們找到自己的“科學知音”。
科學界通過合作改變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例子比比皆是。趙東元與記者說起化學學科發展史上的三個小故事。
德國化學家齊格勒和意大利化學家納塔密切合作發明了烯烴聚合催化劑(后被命名為齊格勒—納塔催化劑),建立了通用高分子塑料工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支撐著德國馬普所目前的運營經費,1963年他們同獲諾貝爾化學獎;人工合成尿素的發明者、無機化學家維勒與有機化學的奠基人李比希合作提出了“基團”的概念,他們親密無間的友誼被傳為佳話;著名德國化學家本生與物理學家基爾霍夫長達40年的友誼、無間的合作,使他們一起創立了光譜化學分析法,使化學家有了“眼睛”,他們還共同發現了元素銫和銣。
合作可以簡化難題,但跨學科合作之所以難,是因為當下跨學科的合作確實面臨很多現實的限制,比如論文的署名、成果的歸屬、課題的申報等。趙東元說:“相輝研究院不設考核,也是為了打破這些限制,讓國內外科學家能在這里打破學科界限、打破知識邊界,找到自己的科學知音。”
相輝研究院也將營造創新開放的科研生態,吸引國內外優秀科研人員來開展訪學與學術合作;鼓勵支持“相輝學者”前往國內外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訪學,及時掌握學術前沿動態;支持上海其他高校的學科優秀人才短期兼聘到相輝研究院開展科研項目合作,促進復雜前沿科學問題的多學科融合創新和協同攻關。
10年或以上的穩定經費支持和長周期學術評價;收入對標國際,不設上限;科研經費實行總額包干制和科學家負責制,用于自由開展科研業務和團隊建設;配置足夠的博士后、博士生名額;遴選過程“先看人,再看項目”,重......
10年或以上的穩定經費支持和長周期學術評價;收入對標國際,不設上限;科研經費實行總額包干制和科學家負責制,用于自由開展科研業務和團隊建設;配置足夠的博士后、博士生名額;遴選過程“先看人,再看項目”,重......
2023年6月27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主辦、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島津”)、新疆運瑞達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協辦的西北地區分析檢測技術研討會暨島津全國行業巡回交流會-烏魯木齊站于......
中國科協原副主席程東紅曾參加過多場女科學家進校園的活動,她常聽到臺下的學生私下驚嘆:女科學家原來這么漂亮,講起話來神采奕奕的。“在新時代從事科研工作,意味著女性要活得專注,要克服困難,這也是一種出彩的......
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支撐項目(二期)是甘肅省列重大項目,位于榆中縣夏官營鎮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總用地面積67.8畝,總投資7.21億元,建設年限為2021年-2023年。該項目包含2個子項目,分別為:......
“雖然這只是兩個字,但它很有價值。我們要靜下心來,甘心坐冷板凳,踏踏實實把問題解決,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導向太重要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到的這兩個字,......
無論是火力發電廠燃煤鍋爐,還是電站鍋爐,甚至是美國、德國和日本相繼開展的燃煤機組煙氣深度冷卻技術及裝置的應用研究,在節能減排上均存在多種瑕疵。然而,在西安交通大學和青島達能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完成......
中國科協九大近日選出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中,有一位特別的面孔——項昌樂,這位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一線科研人員將掛職擔任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書記處是中國科協常委會主持日常工作的執行機構,從基層一路成長為北京理......
在5月30日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九大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更不能口惠而實不至!講了就必須要做到,......
我國現行的科技體制機制尚不健全,還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導致很多科研人員心浮氣躁,不能踏踏實實工作,難以發揚工匠精神。雖然近年來這些問題已經得到廣泛關注,各級政府部門在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