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利馬7月30日電 (記者賈安平)據秘魯安第斯通訊社30日報道,秘魯拉莫利納國立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在安第斯高原地區發現一種具有極高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天然植物,據稱長期食用可延長人的壽命。
目前,科研人員已證實在秘魯普諾省海拔3800多米的的的喀喀湖、阿亞庫喬省的帕里納科恰斯湖和胡寧地區的琴恰伊科恰湖邊地區生長著這種植物。當地居民稱這種植物為“庫丘喬”或“長壽根”。
庫丘喬的營養價值主要在根莖部分,其形狀類似蘿卜,平均長3厘米至6厘米,可鮮食或晾干后磨成粉沖服,有甜味、易消化,很容易被人體吸收。有檢測顯示,庫丘喬中含有大量高品質淀粉和鉀等多種礦物質,其蛋白質含量高于其他谷物,鈣含量為牛奶的兩倍,磷含量為其他食品的4倍。科研人員認為,由于這些營養物質可強身健體,因此長期食用即可延年益壽。
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馮曉娟、特別研究助理趙云鵬等在《自然-氣候變化》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解析了胞外酶活性對濕地排水的差異化響應規律和調控機制。濕地儲存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土壤碳,淹水厭氧環境對......
濕地排水以后,碳匯功能會下降嗎?基于對我國典型排水濕地的系統調查,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從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全新視角出發,發現植物功能性狀變化對濕地碳匯功能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中新網合肥8月15日電(張俊寧珊)中國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中國首株基因編輯高亮度夜晚自發光植物。該科研團隊負責人李仁漢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螢火蟲等生物發光基因植入到植物細胞,打造類似電影《阿凡達》中......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通過近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項光合作用實驗帶到國際空間站。這項實驗由美國能源部下屬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設計。......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在自然界,許多植物表皮上長有尖銳的突起,也被稱為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玫瑰。據最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取得了一項突破性發現:經歷了數百萬年的進化分離,植物長......
8月1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發布消息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航空遙感系統近日成功在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御道口牧場等地開展“植被與土壤的水分遙感試驗”。這是國際上首次基......
科技日報訊(記者梁樂)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生地所”)的科研團隊于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期間,在沙漠極端環境中發現一種有望在火星存活的植物——齒肋赤蘚。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張鐘徽團隊與聊城大學副教授趙慶臻團隊合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在植物逆境激素脫落酸(ABA)信號轉導途徑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U-Box型泛素連......
近日,《科學進展》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發現,盡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衡,即......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對25000多名初始健康的美國女性進行了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攝入地中海飲食較多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23%。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