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章海兵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Ubiquitination of RIPK1 suppresses programmed cell death by regulating RIPK1 kinase activation during embryogenesis”。該研究揭示了重要激酶蛋白RIPK1通過K376位點的泛素化修飾,調控細胞生存與死亡命運轉換的關鍵分子機制,為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細胞死亡是多細胞生物體維持自身穩態與正常發育的基本生命活動,人類多數疾病從根本上說歸因于細胞死亡異常(過多或過少)。RIPK1蛋白是調控細胞凋亡、細胞程序性壞死以及炎癥信號通路中的關鍵分子,參與胚胎發育、造血系統發育以及免疫穩態維持等多種重要生物學過程,最近有報道發現RIPK1基因突變的病人同時表現自身免疫缺陷及自身炎癥性疾病,提示RIPK1在人體免疫調控中具有關鍵作用,而且靶向RIPK1的小分子藥物治療漸凍癥、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結腸炎等疾病也在臨床試驗階段。分子機理研究顯示,RIPK1一方面通過參與介導NF-kB及MAPK信號通路促進細胞存活及炎癥反應,另一方面RIPK1可以通過與FADD、Caspase8等分子互作介導細胞凋亡,而當凋亡通路被抑制時,RIPK1可以通過與RIPK3結合形成壞死小體,激活下游MLKL誘導細胞程序性壞死的發生。而目前對RIPK1在不同應激條件下如何通過轉換不同的信號通路而決定細胞存活或死亡,這個關鍵的生死轉換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章海兵課題組的研究人員發現RIPK1的一個主要的泛素化位點Lys376的泛素化修飾是決定細胞命運的關鍵。Lys376是RIPK1蛋白上的重要泛素連接位點,可以通過連接K63泛素鏈招募下游IKK復合體,從而激活NF-kB信號通路。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研究人員構建了RIPK1 K376R位點突變的小鼠,并意外地發現純合突變的小鼠在胚胎發育至12.5天時死亡。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從突變小鼠胚胎分離的成纖維細胞對于TNF-a介導的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表現出較野生型細胞更強的敏感性,而RIPK1的激酶抑制劑Necrostatin-1能夠有效抑制突變細胞的過度死亡。因此,該突變引起的小鼠胚胎致死可能是過度激活了RIP1激酶活性依賴的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為了在體內驗證這一推測,研究人員對突變小鼠進行了藥物干預,發現Necstatin-1能夠有效延遲小鼠的胚胎期死亡。而在突變小鼠的背景下同時敲除介導細胞凋亡的蛋白FADD和介導細胞壞死的蛋白RIPK3或MLKL能夠使突變小鼠存活至成年。而當小鼠僅攜帶一半劑量的突變基因時,該小鼠也能夠存活至成年。這些結果說明,在胚胎正常發育過程中,Lys376介導的RIPK1泛素化能夠“關閉”RIPK1的激酶活性,從而抑制細胞異常的細胞凋亡和程序性壞死,保證胚胎的正常發育。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在突變小鼠的基礎上敲除TNFR1也能夠阻止突變小鼠的胚胎致死,但是該雙突變小鼠在出生后兩周內會發生嚴重的系統性炎癥。研究人員意外地發現這種嚴重的系統性炎癥是依賴于RIPK3的,敲除RIPK3可以顯著抑制這種系統性炎癥疾病的發生。這些結果說明,在小鼠出生后,Lys376介導的RIPK1泛素化能夠抑制RIPK3依賴的系統性炎癥。綜上所述,該研究通過對RIPK1 Lys376位點體內功能的研究,闡明了這一重要位點通過調控RIPK1的激活介導的細胞死亡及炎癥信號通路,從而調控胚胎發育和炎癥性疾病的分子機制,為今后探究RIPK1的泛素化修飾在相關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尋找潛在藥物靶點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關注的是,Nature Communications 同期在線發表了清華大學教授林欣課題組關于RIPK1調控相同結論的研究論文。
章海兵為文章的通訊作者,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張希希和張海威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王海坤、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大力、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丁秋蓉和應浩,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慧的大力支持。同時,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的資助以及營養與健康所公共技術平臺的支持。
RIPK1 K376泛素化調控死亡與炎癥的分子機制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施松濤團隊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暢團隊合作,揭示硫化氫介導的蛋白硫巰化修飾調節免疫穩態機制。12月18日,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于《細胞代謝》。《細胞代謝》雜志202......
硫化氫(H2S)是機體第三類氣體信號分子,對機體骨穩態和免疫穩態具有重要作用。細胞凋亡過程中,可釋放一類特殊的細胞外囊泡,稱為凋亡囊泡。凋亡囊泡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和促再生作用,而凋亡缺陷會導致嚴重的自......
2015年初,英國格拉斯哥大學StephenW.G.Tait團隊報告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發現。當他們將新型成像系統對準低劑量細胞凋亡劑處理的細胞時,他們意外地發現,標志著細胞要快速死亡的“線粒體外膜透化”......
泛素化修飾是哺乳動物細胞中廣泛存在的一種蛋白質翻譯后修飾。泛素化修飾包括單泛素化修飾和不同連接方式的多泛素化修飾。泛素化修飾在眾多的細胞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包括蛋白質降解、細胞自噬、DNA修復、信號傳......
10月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溪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HumancytomegalovirusUL36inhibitsIRF3......
生長素是植物體內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參與了植物絕大多數的生長發育和適應復雜環境的過程,其核心功能在于對細胞生長的調控。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了生長素調控植物生長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在《Nature》發......
高致病性的冠狀病毒感染會引致嚴重的細胞凋亡,但細胞凋亡對于冠狀病毒的致病性所產生的生理病理意義至今仍未得到清楚闡釋。展開對冠狀病毒致病性以及相關宿主通路的研究,對于解釋致病機制以及闡釋病毒性感染的進程......
神經退行性疾病是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但目前還沒有有效的干預措施。神經退行性疾病(ND),比如阿爾茲海默癥(AD)和漸凍癥(ALS),有幾個重要的病理特征:一是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炎癥;二是神經......
作為一種傳統中藥,靈芝的不少藥用機理還需要通過科研闡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黃青研究員課題組在靈芝抗癌藥理研究方面取得新發現,靈芝酸可以誘導食管鱗癌細胞凋亡和自噬性細胞死亡。圖片......
蛋白質的合成水胞內和胞外兩方面信號調控。其中,在翻譯起始時,eIF4F對信使RNA的識別并形成三元復合體(ternarycomplex,簡稱TC)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1,2】。在壓力信號下,TC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