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7-05 12:59 原文鏈接: 第二代奧密克戎毒株又多11處突變,迅速蔓延全球

    據印度新聞頻道網站(Abplive)4日報道,根據以色列病毒學實驗室研究員弗雷尚(Shay Fleishon)獲取的序列信息,印度10個邦或已出現奧密克戎變異毒株“BA.2.75”,應引起人們警惕。

    弗雷尚表示,目前已獲取85個BA.2.75基因序列,主要來自印度10個邦和其它7個國家。然而印度政府尚未宣布該國出現BA.2.75變異毒株確診病例。除了印度,日本、德國、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已出現BA.2.75毒株病例。

    弗雷尚認為,現階段預測BA.2.75毒株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主流變種病毒還為時過早,但BA.2.75的出現“令人震驚”,因為它可能暗示著新一波新冠疫情即將到來。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病毒學家湯姆·皮科克也表示,對于BA.2.75毒株必須保持“密切關注”,因為這種新變種毒株有多重尖峰突變,且顯然正在全球各地迅速擴散。

    新變種突變引擔憂

    截至7月2日,各國研究人員共在“GISAID”等國際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庫中發現了85個BA.2.75變種的基因序列,該變種最早出現在6月初來自印度的基因序列中,印度10個邦或已出現BA.2.75毒株,之后迅速出現在英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等其他7個國家。由于各國共享的新冠病毒基因組數量僅為全球新冠病例數的“冰山一角”,因此感染BA.2.75變種的實際人數遠遠不止85人。
    以色列衛生部中央病毒實驗室專家謝伊·弗萊森博士在推特上稱,BA.2.75的出現“令人擔憂”,它是BA.2變種進化出的“第二代變種”,相比BA.2新增16個突變,其中8個位于刺突蛋白基因區。
    美國布魯姆實驗室在推特上表示,與BA.2相比,該變種具有G446S和R493Q兩個關鍵突變,其中G446S將導致抗原特性變化,幫助病毒突破現有疫苗等構建的免疫屏障,R493Q則提高了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能力,因此BA.2.75非常值得進一步追蹤。英國病毒學專家湯姆·皮考克稱,BA.2.75有大量的刺突蛋白突變,屬于“第二代變種”,且傳播速度快、地理分布廣,需要密切關注。

    “第二代變種”疑出現

    根據弗萊森、皮考克等人的解釋,所謂“第二代變種”是指由“第一代變種”進化而來,但突變較多、與第一代變種差異較大的變種。對奧密克戎毒株來說,BA.1、BA.2、BA.3、BA.4、BA.5等變種屬于“第一代變種”,而BA.2.75則可能成為首個“成功”的“第二代變種”。

    弗萊森表示,在BA.2.75之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很多的新冠病毒的“第二代變種”——“每天都能找到這些樣本”,但此前發現的變種都沒能大范圍傳播,樣本量很少,而BA.2.75已經在多個不同國家傳播,已經有數十個樣本量,它似乎成功了。BA.2.75只是第一個“成功的方案”,代表著奧密克戎毒株進化的“下一步”(即產生更多的“第二代變種”),未來可能出現更復雜的基因變化。
    皮考克則稱,“第二代變種”是從已經存在的、成功的變種演變而來的,這些變種已經具有令人討厭的抗原性、傳播性等特征,這可能意味著它們更容易獲得更具威脅的突變組合。

    未來或起新疫情

    有研究表明,奧密克戎毒株BA.2變種的傳染性強于更早出現的BA.1變種。去年年底,奧密克戎毒株出現后,BA.1變種先在全球掀起一輪空前的疫情高峰;今年3、4月間,BA.2逐步取代BA.1,導致美國、歐洲等國進入另一輪疫情;進入6月后,BA.4、BA.5變種的擴散使歐洲、以色列等地疫情再度加劇。

    不少專家認為,相比其他變種,BA.2.75很可能具有競爭優勢。澳大利亞數據處理專家麥克·霍尼研究認為,BA.2.75傳播速度極快,6月15日至30日間,該變種占印度上傳的基因組樣本的比例由不到5%迅速上升到18%,顯示其正在取代其他變種,其傳播速度似乎比BA.2、BA.5變種都更快。紐約理工學院生物學副教授拉杰·拉杰納拉亞南也認為,BA.2.75有可能取代BA.5、BA.4和其他正在傳播的BA.2變種,雖然目前的數據較少無法得出可靠的結果,但其增長優勢或在幾周內凸顯。比利時魯汶大學生物學教授湯姆·溫斯勒斯也稱,很確定BA.2.75相對于BA.5的增長優勢是真實的。

    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學院研究員烏爾里希·埃林稱,“在我們度過BA.5浪潮之前,可能已經要為下一次浪潮作準備了,BA.2.75與BA.5在刺突蛋白基因區有11處突變,BA.5感染產生的免疫屏障很可能無法防護BA.2.75,從而導致新的感染高峰”。


    相關文章

    印度將申辦2036年奧運會

    據美聯社10月14日報道,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已經確認,印度將申辦2036年奧運會和殘奧會。報道稱,莫迪14日在孟買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全會開幕式上說,舉辦這一賽事是印度“由來已久的夢想”。莫迪說:“印......

    世衛組織宣告印度未再發現尼帕病毒新病例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科澤科德地區上月中旬報告兩例尼帕病毒死亡病例。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說法,自9月15日以來,印度沒有發現更多新病例。世衛組織10月3日說,印度衛生部門9月12日以來對387例樣本進行檢測......

    印度暴發高致死率病毒疫情,尚無藥可救

    據《自然》消息,自8月下旬出現以來,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尼帕病毒傳播已經感染了6人,其中2人已經死亡。過去一周,包括醫護人員在內的700多人接受了感染檢測。當地已經關閉了一些學校、辦公場所和公共交通網絡......

    美國政府6億美元重啟新冠檢測兩A股公司中標1.72億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20日稱,從25日起,美國家庭能夠再次通過政府網站申請免費的新冠檢測試劑盒,并表示這些檢測試劑盒可以檢測目前流行的新冠變種,將一直使用到2023年底。報道稱,美國衛生......

    人腦類器官準確模擬自閉癥,有望治療最復雜的腦疾病

    憑借類器官和遺傳學的革命性結合系統,科學家現在可在人腦類器官中全面測試多個突變的影響,識別出脆弱的細胞類型和基因調控網絡,而這正是治療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基礎。這一成果為了解最復雜的人類大腦疾病提供了前所......

    “二陽”“陽康”后,就高枕無憂?關于新冠,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隨著近期“二陽”“三陽”和新冠變異毒株“EG.5”的消息甚囂塵上,大家對于新冠的關注又明顯多了起來。今年春天,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全球衛生緊急狀態結束,然而,新冠帶給整個世界的影......

    “陽過”后免疫力低?Cell:新冠導致先天免疫系統長期改變

    免疫系統宛如人體的壁壘,阻擋著所有病毒侵襲和健康威脅的入侵。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給免疫功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疫情反復,許多人可能陷入了反復的“陽性”“康復”“再陽性”循環中,在與病毒的持續......

    科學新發現|基因突變揭示為什么有人不會感染新冠病毒

    有這么一群人,反復暴露于新冠病毒但看似未曾感染,或感染后始終無癥狀,即所謂的“超級躲避者”。美國研究人員19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首次證明這群人存在遺傳基礎,“秘訣”就在于人類白細胞抗原(......

    美國CDC首次發布再次感染新冠的流行病學和預后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變異情況不斷變化,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也在不斷發展,并出現多波小的疫情。(美國新冠疫情的變化)2023年6月23日,美國疾控中心(CDC)在周報中首次報告了再次感......

    新冠躍居臺灣人十大死因第三名癌癥連續41年蟬聯榜首

    中新社臺北6月12日電臺當局衛生福利主管部門12日公布2022年臺灣民眾十大死因及總死亡人數統計,新冠病毒感染從第十九名躍居第三名,死亡人數14667人。癌癥奪走近5.2萬條人命,已連續41年蟬聯首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