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二陽”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一些網友發文說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不少人擔心是新冠病毒變異株帶來的又一輪感染高峰。
5月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根據模型預測,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會在6月底,新增感染約6500萬/周。
“(防疫)不能一勞永逸,因為它(新冠病毒)變得太快。”鐘南山表示,奧密克戎感染致死的原因并不是單純的重癥肺炎死亡,現在的死亡常常是新冠病毒引起基礎病加重,如心臟病、神經系統病、腎臟病等這些疾病加重了死亡。對于有基礎病的人群,預防感染極為重要。
“二陽”患者的癥狀要較“一陽”輕嗎?第二波疫情高峰如何應對?對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了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和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專家表示,最近新冠患者就診人數有所上升,但“二陽”患者總體癥狀比第一次感染要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癥病例也很少。對于咽喉腫痛等癥狀,要注意鑒別,對癥規范治療。
感染者有所增多,對醫療系統影響不大
5月22日,鐘南山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上表示,根據多方面材料判斷,4月底、5月初有一個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這是我們預料到的”。
他表示,基于seirs模型的預測顯示,全國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XBB)趨勢預測顯示,2023年5月底最高峰感染人數4000萬/周,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發生在6月底,約6500萬/周。“一個奧密克戎感染者可傳染30多人,我們的疫情防控戰略已經從過去的預防感染調整為現在的預防重癥,因為感染是很難預防的。”
李侗曾表示,最近發熱門診的新冠患者就診人數確實有所上升,發熱門診的接診人數70%是新冠患者病例。其中,80%以上是首次感染,有不到20%是二次感染。“因為首次感染患者會越來越少,二次感染患者所占的比例是會出現增加的趨勢。”
李侗曾表示,“二陽”患者主要是18歲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中青年人,可能是由于他們的社會活動比較頻繁,接觸的人比較多,而且戴口罩的意愿下降。同時,從臨床觀察來看,“二陽”患者總體癥狀比第一次感染要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癥病例也很少。
因此,從這點來看,“二陽”患者人數上升對醫療資源的影響較小,因為重癥患者非常少,重癥主要是首次感染的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盡管新冠感染患者較之前有所增多,但是對醫療系統的沖擊不大,整個醫療狀況、救治能力遠遠好過年初的感染高峰時期。”李侗曾說,雖然病例數在增加,但主要集中在發熱門診,以常規的發熱門診醫護人員足以應對。“雖然對他們來說壓力比較大,但相信大部分醫院是沒有問題的,這一輪我覺得呼吸科、感染科來支援就已經足夠。”
盧洪洲也表示,最近的感染人數增長并不是大幅度的人數增加,增長幅度較緩。因此,這一波的疫情整體趨勢應該是緩慢上升,梯次感染,波峰比較寬,但波峰不會很高,但是波譜較寬,持續時間可能比較長。
盧洪洲介紹,根據團隊的研究,感染后隨訪7個月的結果來看,7個月以后大部分人依然具有很強的細胞免疫能力,抗體可能出現明顯下降,但是依然具有很好的細胞免疫能力。“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青壯年感染7個月后,體內的細胞免疫功能還很好。如果再次感染,體內的中和抗體先發揮作用,然后細胞免疫再發揮作用,所以很多人是沒什么癥狀或者是不會被感染的。”
專家:注意區分其他病毒感染可能,對癥規范治療
李侗曾提到,如果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現在出現了發燒、咽痛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還是要通過檢測來判斷是否再次感染。因為現在除了新冠病毒和流感之外,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尤其在兒童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較多。
李侗曾介紹,流感在三月份是高峰,四月份呈現下降趨勢,五月份就已經很少有流感患者了。新冠以外,還有很多人的癥狀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者其他的呼吸道病毒引起的。
日前,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接受采訪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也表示,上呼吸道和咽喉是人體的門戶,不論是流感病毒還是新冠病毒,或是細菌感染,都可能導致咽喉腫痛。應注意鑒別,區別對待,對癥規范治療。
“如果患者還未感染過新冠病毒,出現發燒、咽痛、肌肉酸痛、頭痛等癥狀,那么大概率就是新冠感染的病例。”李侗曾表示,“二陽”的治療仍以退高熱和對癥緩解相關癥狀為主。
如果出現“二陽”,應當盡早接受規范的對癥治療,降低重癥風險。目前國內已有6種獲批的新冠抗病毒藥物,建議重癥高風險人群在感染后盡早使用抗病毒治療。
在藥物選擇上,李侗曾表示,從效果上來說,國產藥和進口藥對比沒有發現在安全性上有明顯區別;在有效性上,由于本身重癥病例較少,并未發現在降重癥方面的差異。目前國產抗病毒藥供應更充足,且納入了醫保,價格更親民,大眾接受度也較高。
為什么接種了新冠疫苗后還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是否說明新冠病毒變異后致病力更強?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表示,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上旬,XBB系列變異株已成為我國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輸入病例中占比達95.6%,和全球情況基本一致。從我國和全球監測數據來看,與早期流行的奧密克戎各亞分支相比,XBB系列變異株的致病力沒有明顯變化。
5月22日,鐘南山表示,多項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人體內中和抗體在4個月后出現降低,特別是對于XBB變異株的保護作用較差。但是,人體內還存在結合抗體,可激活細胞免疫,在感染6-7個月內仍然有保護作用。
鐘南山說,再過一兩個月,在去年12月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體內的抗體和免疫都會降低。“病毒變異太快,因此不能一勞永逸,有可能再次感染。”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在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也表示,在去年的12月份到今年1月份期間,我們身邊的不少人都感染過新冠。前期研究表明新冠自然感染產生的保護力可以持續7個月左右,隨著時間推移快速下降,保護力會減弱。部分人需要加強免疫,如果不打疫苗,二次感染人數就可能會增長。此外,不同人群免疫保護作用有一定差異。
對于可能逐漸增加的感染波峰,鐘南山提醒,有基礎疾病的重點人群是預防和救治的重點。根據鐘南山團隊對新冠病毒感染重癥患者的最新研究,重癥患者影像學表現超過一半不是重癥肺炎,病毒對循環、神經、腎臟等系統的影響也非常大。
“有基礎病人群,現在要預防感染,不是預防重癥。”鐘南山呼吁,接下來要以預防為主,加強廣覆蓋的疫苗接種,特別是有基礎疾病人群、免疫低下人群、老年人群需要新的疫苗注射。
鐘南山說,國內正在研發多價mRNA疫苗、亞單位蛋白疫苗,這類廣譜疫苗可以預防德爾塔、奧密克戎BA.5、XBB等變異株,即將通過評審上市,及時注射覆蓋XBB變異株的疫苗,可減少額外死亡。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20日稱,從25日起,美國家庭能夠再次通過政府網站申請免費的新冠檢測試劑盒,并表示這些檢測試劑盒可以檢測目前流行的新冠變種,將一直使用到2023年底。報道稱,美國衛生......
隨著近期“二陽”“三陽”和新冠變異毒株“EG.5”的消息甚囂塵上,大家對于新冠的關注又明顯多了起來。今年春天,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全球衛生緊急狀態結束,然而,新冠帶給整個世界的影......
免疫系統宛如人體的壁壘,阻擋著所有病毒侵襲和健康威脅的入侵。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給免疫功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疫情反復,許多人可能陷入了反復的“陽性”“康復”“再陽性”循環中,在與病毒的持續......
有這么一群人,反復暴露于新冠病毒但看似未曾感染,或感染后始終無癥狀,即所謂的“超級躲避者”。美國研究人員19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首次證明這群人存在遺傳基礎,“秘訣”就在于人類白細胞抗原(......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變異情況不斷變化,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也在不斷發展,并出現多波小的疫情。(美國新冠疫情的變化)2023年6月23日,美國疾控中心(CDC)在周報中首次報告了再次感......
中新社臺北6月12日電臺當局衛生福利主管部門12日公布2022年臺灣民眾十大死因及總死亡人數統計,新冠病毒感染從第十九名躍居第三名,死亡人數14667人。癌癥奪走近5.2萬條人命,已連續41年蟬聯首位......
6月7日9:00,新冠“乙類乙管”后首次高考開考。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291萬人,比去年增加9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全國統考于6月7日-6月8日舉行,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6月7日9:00-......
在新一輪新冠感染中,有不少“首陽”感染者,但也不乏“二陽”感染者。一些人擔心未來甚至可能會出現“三陽”、“四陽”。那么重復感染新冠會對人體有哪些損傷?新冠抗病毒藥物是否能作為預防用藥?對于人們關心的一......
近段時間以來,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觀察我們周圍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患者的情況,大家發現,似乎年輕人居多,是不是這樣呢?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進行了解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
近期,很多人出現了咽喉疼痛的癥狀,擔心自己二次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認為,咽喉疼痛有多種原因,需摸清病因客觀對待。當前流行的XBB系變異株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的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