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7日,第十七屆全國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辦。會議以“綠色水化學,低碳水處理”為主題,來自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及海外的專家學者、青年才俊700余人齊聚上海,聚焦水處理化學領域的國際前沿和國家需求。
大會于4月6日上午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在致辭中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做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水環境的持續改善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治水興水也是當前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多位權威專家在開幕式上做主旨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從物質、能量及耦合驅動下環境變化的規律、效應與調控這一環境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提出面向自然、走進生態、邁向零污染地球是解決環境問題的環境科技之大道;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祖信圍繞管網這一未來水環境治理的主戰場,指出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應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開拓出一條數字化和智慧化的管控道路;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指出為,滿足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科技創新需求,需要系統性、變革性的思考,尤其是探索構建與國際對口的、完整的國家水處理與水回用標準平臺;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張波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展三階段的基礎上,指出新時期應堅持精準、科學、依法、系統、協同、共贏的基本方針,從技術、經濟及管理三個維度尋求生態環境保護的新突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俞漢青做閉幕式大會報告,圍繞直接氧化轉移過程(DOTP)水處理技術的發現與機理挖掘,闡述了這一變革性水處理技術誕生的全過程。
圖片均由主辦方提供
據介紹,大會共設置了10個大會特邀報告、151個邀請報告、175個普通報告、76個研究生報告及30個展板報告,報告內容基本涵蓋了水處理化學的所有相關領域及最新研究進展。
4月5~7日,第十七屆全國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辦。會議以“綠色水化學,低碳水處理”為主題,來自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及海外的專家學者、青年才俊700余人齊聚上海,聚焦水處理化學領域的國際前......
世界水日,守護生命之源水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它對任何形式生命都至關重要。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WorldWaterDay),旨在喚醒人們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隨著人口增長與工業發展,水污染問題日......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一個革命性的水處理系統,可以有效和安全地從飲用水中徹底消除"永久化學物質(PFAS)"。開發該技術的UBC化學和生物工程教授MadjidMohse......
近期,哈爾濱工業大學科研團隊堅持“四個面向”,在水處理、生命科學、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連續發表在《自然通訊》、《先進功能材料》等學術期刊上。01 近日,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
TOD是總需氧量,是指水中的還原性物質在高溫下燃燒后變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需要的氧量,結果以mg/L計。TOD值可以反映出水中幾乎全部有機物(包括碳C、氫H、氧O、氮N、磷P、硫S等成分)經燃燒后變成C......
121.絲狀菌:結構為絲狀的一類細菌。菌膠團的骨架。122.自養菌:以無機碳源為碳源的細菌。123.異養菌:以有機碳源為碳源的細菌。124.厭氧環境:理論上厭氧是指沒有分子氧,也沒有硝態氮......
電去離子(EDI)系統主要是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通過隔板的水中電介質離子發生定向移動,利用交換膜對離子的選擇透過作用來對水質進行提純的一種科學的水處理技術。電滲析器的一對電極之間,通常由陰膜,陽膜和隔......
水資源在人類的生存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當前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著水資源匱乏、水污染嚴重的狀況。因此,要想實現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對水污染的處理,環保型的水污染處理技術......
為進一步規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推進排污許可制度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依據《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
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和環渤海沿岸13個城市的生態環境部門發揚生態環境鐵軍精神,提前摸底排查,宣貫培訓、集中填報審核、按期調度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