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NCP會議簡介
隨著蛋白質組學的興起,特別是質譜技術的快速發展,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產生的數據規模越來越大,必須通過先進的計算機算法、高效的軟件與硬件來自動處理大批量的蛋白質組數據,這已經成為蛋白質組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
支,即"計算蛋白質組學"(Computational
Proteomics)。"計算蛋白質組學"是以計算技術為主要手段,通過開發高效的算法和實用的軟件工具來處理大規模的蛋白質實驗或模擬數據,解決蛋白
質組學研究中的蛋白質鑒定、翻譯后修飾分析、蛋白質定量、蛋白質相互作用、蛋白質定位、蛋白質結構或蛋白質動力學等領域中的問題。我國的計算蛋白質組學與
國際目前基本處于同步的發展態勢,特別是最近十年內在中國蛋白質組學項目的推動下,計算蛋白質組學的研究發展迅速。在此背景下,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
所pFind團隊發起并在北京組織召開了首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2010年11月10日-11日)。之后2012年和2014年11月相繼舉辦了
第二屆和第三屆CNCP會議。
在北京成功舉辦前三屆CNCP會議積累的經驗基礎上,2015年經過組委會的討論商定,第四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CNCP-2016)將于2016年8月10日至11日在美麗的大連召開。CNCP的辦會宗旨是學術優先、其他從簡。辦會方式是 只設邀請報告、免收大會的注冊費。我們已經邀請到了26位來自海內外的一線專家做大會特邀報告,他們是由前三屆的報告人推薦產生的,其中,絕大多數 (>90%)是首次登上CNCP講壇(詳見會議官方網站:http://cncp.ict.ac.cn)。CNCP會議特別鼓勵邀請新的、年輕的一 線優秀科研人員(從事具體的研發工作)作大會報告。
二、研討內容
會議主題:“計算蛋白質組學”
研討內容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下內容:
A. 質譜數據分析新方法 B. 蛋白質鑒定新技術
C. 翻譯后修飾,如糖基化等 D. 蛋白質組定量技術
E. 蛋白質交聯技術與結構解析 F. 蛋白質基因組學
三、特邀專家
2016年8月10日和11日兩天全天為特邀專家作大會報告,確定邀請的26位專家如下:
四、大會報告
01 | Charting the cellular interactome by proteome-wide cross-linking mass spectrometry | 劉凡 | Utrecht Univ., Utrecht, The Netherlands |
02 | Genome-Wide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in Human Hematopoiesis | 周峰 | 復旦大學 |
03 | GAPP: a proteogenomic software for genome annotation and global profiling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in prokaryotes | 葛峰 | 中科院水生所 |
04 | Mapping Conserved Metazoan Protein Complexes with Biochemical Fractionation and LC/MS/MS | 萬翠紅 | 華中師范大學 |
05 | Ultra-deep tyrosine phosphoproteomics enabled by a phosphotyrosine superbinder | 李磊 | 青島大學 |
06 |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N-Linked Glycans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 于龍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07 |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based metabolomics Strategies Towards clinical applications | 尹沛源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08 |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d kinomic analy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issues by SWATH-MS reveals complex reprogramming of cell metabolic pathways | 王紅霞 |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 |
09 | Proteomics toolbox for profiling intercellular signaling | 田瑞軍 | 南方科技大學 |
10 | Investigation of signaling pathway using 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 proteomics | 鐘傳奇 | 廈門大學 |
11 | Understanding HBV-driven hepatocarcinogenesis, a redox proteomics approach | 黃燦華 | 四川大學 |
12 | High-throughput de novo proteome identification aided by translatome sequencing | 張弓 | 暨南大學 |
13 | Protein Microarrays for Systems Biology: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 陶生策 | 上海交通大學 |
14 |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Urinary Biomarker Discovery Using Proteomic Approaches | 邵晨 | 中國醫科院基礎醫學所 |
15 | New chemical isotope labeling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trategies for intact proteins analyses | 王方軍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16 | Improving Peptide Identification for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by Incorporating Translatomics Information | 肖傳樂 | 中山大學 |
17 | Ionic Liquid Based Sample Preparation Strategy for Efficient Proteome Analysis | 趙群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18 |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hort-chain Lysine Acylations with Mass Spectrometry and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 陳悅 | Univ. Minnesota |
19 | Scaffold protein-mediated dynamic assembly of protein complexes in normal and cancer cells | 鄭勇 | 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 |
20 | De novo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single amino-acid variant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issues | 李辰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 |
21 | 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search engines | 聞博 | 深圳華大 |
22 | Selection of Tandem Mass Spectra for Identification of Intact N- and O-linked Glycopeptide | 張會 | Johns Hopkins Univ. |
23 | Ubiquitously Expressed Genes Participate in Cell Specific Functions via Alternative Promoter Usage | 王秀杰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 |
24 | TBD | 劉超 | 中科院計算所 |
25 | Developing Cross-linking Mass Spectrometry (XL-MS) Strategies to Define Interaction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of Protein Complexes | 黃嵐 | Univ. California,Irvine |
26 | Mite allergen diversity identification by proteomics coupling with pharmacological testing | 賴仞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 |
五、會前培訓初步日程
為了使參會人員能夠掌握蛋白質組學的基礎,了解最新的技術進展,以及學習質譜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安排8月9日一天為會前技術培訓,我們邀請到了來自海內外的質譜技術或蛋白質組學專家作技術培訓,培訓的初步日程如下(最終日程可能還會略有調整):
時間 | 內容 | 報告人 |
9:00-10:00 |
| 黃嵐(UCI) |
10:00-11:00 |
| 陳悅(UMN) |
11:00-12:00 |
| 遲浩(計算所) |
12:00-14:00 | 午餐與休息 | |
14:00-15:00 |
| 胡應巍(JHU) |
15:00-16:00 |
| 田瑞軍(南科大) |
16:00-17:00 |
| 劉凡(Utrecht) |
關于培訓費的繳納說明:
參加培訓的費用為每人600元,須在7月22日之前轉賬繳納,并將轉賬憑證發送到cncp@ict.ac.cn,轉賬時請在留言內注明單位名稱和人員姓名。會議現場不提供注冊和繳費;培訓費不能退費,但可以轉讓其他人參加培訓。培訓費接收賬號如下。
戶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賬號:3400200309014415739
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大連市分行青泥洼橋支行
六、報名回執與酒店預訂
CNCP-2016會議將于2016年8月10日至11日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8月9日一天是會前技術培訓,歡迎從事與計算技術和蛋白質 組學研究相關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報名參會,大會免收注冊費(報名參加8月9日培訓的費用為600元)。由于會場座位有限,將按接收到的注冊報名順序僅安排 150個座位,達到會場容量人數后將通知之后的報名人無法參會,請于7月22日之前盡早填寫好信息完整的報名回執表并發送到 cncp@ict.ac.cn(回執表可從會議網站上下載),郵件標題為: CNCP報名+中文姓名+單位名稱,收到回執后我們會發送確認郵件,如果一周內未收到確認郵件,請電話聯系我們。報名參加培訓的人員請在回執表最后一欄內 填寫開發票用的單位抬頭信息。
為了提高會議的組織效率,本次CNCP會議不接受任何現場注冊,已報名人員請準時出席,如因故不能參會,請務必負責任地提前告知我們(郵件或電話),不無故缺席。
由于8月正值大連的旅游旺季,請參會代表提前自行預訂酒店,請盡量預訂會務安排的如下兩個酒店,因為有安排到會場的接送班車。自己預訂的其他酒店,需要自行前往會場,會場安排在生物技術樓,離酒店步行距離較遠。預定酒店時請提及是CNCP-2016會議參會人員。
酒店名稱 | 星海高爾夫酒店 |
酒店位置 | 大連市沙河口區星河路29號,百度地圖 |
參考價格 | 大床房,420元/天(含一早)標 間,420元/天(含兩早) |
預訂聯系 | 陳瀅多:138-9861-1855 |
酒店圖示 |
七、聯系信息
會議主辦: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組織CNHUPO 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徐平實驗室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董夢秋實驗室
聯系郵箱:cncp@ict.ac.cn (非緊急會務,請用郵件聯系)
聯系電話:會議注冊與繳費回執 010-62600822(劉寒化) 會場與酒店 0411-84379720(李瀟)
部分民眾總感覺“陽康”后一直有不舒服的現象,在近期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中得到了分子層面的科學論證:新冠病毒會對部分感染者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涉及肺、腎、腦、運動能力、血糖、疲勞、嗅/味覺異常、......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外所4D高通量高深度蛋白質組學平臺建設項目-3質譜儀采購項目公開招標,預算金額790萬元,現北京融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標,詳細內容如下:公告信息:采購項目名稱神外所4D高通量高深......
......
一、合同編號:[350101]JKG[GK]2023003二、合同名稱: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金山院區蛋白質組學分析相關設備采購項目三、項目編號:[350101]JKG[GK]2023003四、項目......
公司介紹深圳市貝普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蛋白質組學的研發型高科技公司,作為蛋白質組學上游解決方案提供商,以獨家專利的蛋白質組學前處理系列產品SISPROT試劑盒為切入點,提供超高深度的蛋白質組......
項目概況神外所4D高通量高深度蛋白質組學平臺建設項目-3質譜儀采購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北京市政府采購電子交易平臺網址:http://zbcg-bjzc.zhongcy.com/bjczj-po......
近日美國質譜學會年會(ASMS)上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新的儀器和工作流程極大地提高了基于質譜的血漿蛋白組學實驗的覆蓋深度和通量。這些進步可使質譜成為各應用領域中更有用的工具,包括血漿蛋白生物標志物的開......
摘要 蛋白質是細胞功能的主要執行者,由于其無法在體外進行擴增,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技術相較單細胞基因組學和轉錄組學技術而言發展相對滯后。傳統的蛋白質組學技術可......
西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于電荷檢測質譜技術的自頂向下(top-down)的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方法。該方法在本月發表于BioRxiv預印本上,科學家們用此方法可以每天檢測1000多個單細胞中的完整蛋白......
西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于電荷檢測質譜技術的自頂向下(top-down)的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方法。該方法在本月發表于BioRxiv預印本上,科學家們用此方法可以每天檢測1000多個單細胞中的完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