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質資源庫能夠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長期貯存作物種質的倉庫。又稱基因庫。農作物種質資源庫能夠保存和收集各種農作物品種種子,科學的加以貯藏,對于品種改良,培育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程廣有等通過不同堿脅迫強度下對水稻株高、分蘗數及總綠葉數的研究指出,在pH8·6堿脅迫條件下較適合用于水稻品種的耐堿性鑒定篩選,并認為水稻秧苗移栽后第4周和第8周是水稻耐堿性鑒定的最佳時期。梁正偉等通過對水稻株高、莖數、始穗、抽穗、齊穗日期、稈長及節間長度等表型性狀的比較認為,水稻分蘗數和抽穗期是衡量水稻耐鹽堿性強弱的較好指標。
而相關研究表明,pH9·4的堿脅迫條件對粳稻種質資源死葉率的影響顯著大于pH8·9的堿脅迫條件,但pH8·9堿脅迫更有利于開展粳稻種質資源的耐堿性鑒定篩選,這與程廣有等的研究結果較相近。2008年pH8·9堿脅迫第16~26天時,在20%~100%死葉率范圍內,其次數分布表現為接近正態的連續分布,且其方差和變異系數較大,因此認為2008年pH8·9堿脅迫第16~26天時較適合作為粳稻種質資源的耐堿性鑒定時期,這與程廣有等的 水稻秧苗移栽后第4周可作為水稻耐堿性鑒定的最佳時期的觀點有些相似。郭望模等研究表明,水稻同一品種芽期和苗期的耐鹽能力有差異,種子萌發期間表現相對耐鹽。Kbar等研究指出,隨著植株的生長發育,進入營養生長階段,對鹽堿的耐性逐漸增強,而到生殖生長時期對鹽堿脅迫又變得敏感。因此,關于水稻耐堿性的鑒定條件和指標以及最佳鑒定時期等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近日,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張和平帶領團隊建成全球最大、種類最全的原創性乳酸菌種質資源庫,分離保藏乳酸菌47000余株,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通報》(英文版)。在人類歷史中,60%的食物都與乳酸菌發酵有......
清明一過,73歲的山西翼城老農劉懷智從墻上取下一袋珍珠玉米“老種子”,又要開始播種了。產量不高,格外“嬌氣”,這把不起眼的小粒玉米,整個翼城只有他家還在種,卻讓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的科研人員如......
1月14日從寧夏種業科技創新座談會上獲悉,寧夏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枸杞屬種質資源庫——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庫是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使種質在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遺......
6月16日至20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局和云南省林業廳主辦,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承辦的“中國科學院繼續教育與培訓精品項目——云南省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采集技術培訓班(......
2013年1月25日,昆明市副市長阮鳳斌一行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參觀考察。阮鳳斌一行聽取了工作人員關于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用途及意義的介紹,參觀了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種子保存設施和實驗......
7月18日下午,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在云南省科技廳基礎處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調研。調研組重點考察了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昆明植物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孫......
項目驗收會現場11月30日,廣東省科技廳組織召開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任海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廣東省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2006-2008)”項目驗收會。驗收組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
山東省科學院與南澳大利亞研究與發展中心合作建設的耐鹽植物種質資源庫日前通過驗收,這是中國首個耐鹽植物種質資源庫,解決了中國面臨的耐鹽植物系統資料缺乏的問題。這個數據庫從2008年初開始建設,歷經2年多......
10月19日下午,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規劃云南調研座談會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召開。由環境保護部生態司副司長李遠帶隊的國家調研組在云南省環保廳副廳長任治忠等陪同下,與來......
經過大半年的技術跟進,上海同田中標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高速逆流色譜儀項目,這也是昆植所本部首次采購高速逆流色譜儀。中科研昆明植物研究所是國內頂級的植物學研究機構,現已建成具有先進水平的科技信息、儀器分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