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0-21 16:01 原文鏈接: 紀念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原黨委書記高玲瑜

    圖為高玲瑜   煙臺海岸帶所供圖

     高玲瑜在煙臺海岸帶所  海岸帶所供圖

    2021年12月8日,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以下簡稱煙臺海岸帶所)原黨委書記、副所長高玲瑜因病逝世,生命永遠定格在59歲。

    這位樸實的西北漢子,將滿腔熱情投入到煙臺海岸帶所的建設中,終其一生,無怨無悔。

    白手起家   籌建海岸帶研究所

    2006年,高玲瑜接到中科院黨組的任命決定,籌建中科院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后命名為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當時高玲瑜任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在西安有著幸福的家庭和穩定發展的事業。

    遠離故鄉,面對陌生的城市和建設領域,高玲瑜沒有猶豫,在接到通知后不到7天就到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籌建組報到。從此,他與煙臺海岸帶所結下了15年的奮斗情緣。

    15年前的煙臺海岸帶所僅是紙上的方案,建設用地一片荒蕪,籌建組成員僅有3人。他們租住在煙臺一家賓館的辦公樓里,拎著皮包中的幾份文件,開始了從無到有的“創業”之路。跑建設用地手續、組織人才隊伍招聘、搭建所地溝通平臺……籌建組成員總是滿負荷運轉。

    2008年11月27日,煙臺海岸帶所科研園區落成啟用。這一天,高玲瑜很興奮,他說,煙臺海岸帶所終于有了自己的家!

    2009年12月1日,煙臺海岸帶所正式揭牌成立,接過中科院黨組頒發的籌建工作貢獻獎表彰證書時,高玲瑜臉上的笑容自信而溫暖,他說,“咱們有了自己的戶口,踏實了!”

    就這樣,高玲瑜與班子成員一起,在荒草地上一點點建起了而今擁有“一所三站一船”的煙臺海岸帶所。

    躬身耕耘   筑牢研究所發展平臺

    10多年來,煙臺海岸帶所重要建設任務都由高玲瑜分工負責。

    園區建設的時候,他精打細算,用好每一筆經費。承建單位總抱怨這位書記“太摳、太細”。

    2011年,中科院批復建設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試驗站。建站初期,高玲瑜到臺站建設現場調研。當時東營正值汛期,雨水淹沒了臺站的路,高玲瑜就和年輕人一起,挽起褲腿踩在泥水中,用磚頭搭建臨時通路。雨急風大,泥水吹到身上冷冷的,但高玲瑜卻看到了未來的美好。“咱們在這里建一個站,站建成了,咱們的濕地觀測點就扎根了。”他說。

    2017年,黃河三角洲站修繕項目啟動,這也是研究所第一個修繕專項。研究所距離黃河三角洲站400多公里,單程要5個小時。高玲瑜的腰部有傷,坐車時間長了就疼痛,他就用一個靠枕墊到腰部,忍著疼痛堅持到臺站施工現場檢查指導工作。

    項目實施過程中,高玲瑜先后10余次往返試驗站,組織討論設計方案、視察項目進度、檢查工程質量。臺站工作人員和高玲瑜開玩笑,要給他排一個值班表,定期來試驗站值班,那時,高玲瑜笑著說“等過兩年退休了來試驗站看大門”。

    臺站修繕項目完工后的2021年春天,高玲瑜帶隊來修繕完的果樹島種下了蘋果樹、桃樹、杏樹、海棠樹等各種果樹,盼望著來年賞花采果。

    臺站工作人員說:“如今,島上枝繁葉茂,花果飄香,卻再也看不到高書記忙忙碌碌的身影……”

    潤物無聲   創建溫馨家園

    煙臺海岸帶所籌建期,為提升人才引進的吸引力,研究所建設了職工樓,形成了擁有兩棟職工公寓、一棟學生公寓的生活區。看著園區內有了“小海岸帶”的身影,高玲瑜說,該建個小廣場了,讓孩子們有玩的地方、老人們有健身的場所,安居才能樂業。

    于是,按照高玲瑜的細心規劃,2016年,園區小廣場建成。廣場建成,高玲瑜又說,環境太單調了,要讓園區四季有風景。于是,園區內春有海棠、夏有綠竹,薔薇環繞、玉蘭芬芳。

    每天早晚,高玲瑜總喜歡在園區“散步”,看看園區的草木,看看園區的人。他常說煙臺海岸帶所就像自己的家,家里的東西要常用常修,家里的人要常看常問。每年新職工、新生入所培訓,無論多忙,他都會精心準備一場報告,“信念、勤勞、善良、堅強、誠信”總會在他的報告中體現,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

    研究所的黨建工作、人才工作、建設工作,都是高玲瑜的日常工作,為此,他常常調侃,自己的頭發都被工作磨沒了。

    職工們有困擾,總愿找書記說說,常常是苦著臉進,笑著臉出。高玲瑜說,他愿做職工的“垃圾桶”,幫大家排解壓力,幫大家找回信心。

    高玲瑜經常說:“職工相信你,才愿意找你解決問題。哪天沒人理你了,說明事沒干好,沒把職工放心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