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科技大學(NTNU)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使用半導體納米線材料制造超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的方法。如將其用于傳統的硅基太陽能電池,這一方法有望以低成本將當今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一倍。該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ACS光子學》上。
新技術主要開發者、NTNU博士研究生安詹·穆克吉表示,他們的新方法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利用砷化鎵材料以及納米結構完成,因此可以僅使用常用材料的很小一部分,就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砷化鎵因其非凡的光吸收和電氣特性而成為制造高效太陽能電池的最佳材料,通常用于制造太空太陽能電池板。然而,高質量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制造成本相當高。近年來人們意識到,與標準平面太陽能電池相比,納米線結構可潛在地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所用的材料也更少。
NTNU研究人員黑格·威曼稱,團隊找到了一種新方法,通過在納米線結構中使用砷化鎵,制造出效率比其他任何太陽能電池高10倍以上的超高功率太陽能電池。
砷化鎵太陽能電池通常生長在厚且昂貴的砷化鎵基板上,幾乎沒有降低成本的空間。新方法則在廉價的硅平臺上使用垂直站立的半導體納米線陣列結構來生長納米線。威曼教授解釋說,最具成本效益和效率的解決方案是生長雙串聯電池,頂部的砷化鎵納米線電池生長在底部的硅電池上,從而避免使用昂貴的砷化鎵襯底。
研究人員使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來生長納米線,通過適當的投資和工業規模的研發項目,這項技術的開發可具有直接成本效益。研究人員表示,將該產品集成在硅電池之上,可將太陽能電池效率提高到40%,與當今商用硅太陽能電池相比,這意味著效率翻了一番。利用新方法進行調整,使納米線在不同的基板上生長,還可能為許多其他應用打開大門。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正探索在石墨烯等原子級薄的二維基板上生長這種類型的輕量級納米線結構。在自供電無人機、微型衛星和廣大其他空間應用上,其都將擁有巨大潛力。
在日常生活中,納米/微塑料顆粒(NMPs)的存在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NMPs似乎無處不在——水、土壤、空氣,甚至是人類心臟、胎盤中。它們不僅對生態系統構成威脅,也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潛在影......
南京郵電大學汪聯輝、高宇及晁潔共同通訊在NatureMaterials在線發表題為“AnintelligentDNAnanodeviceforprecisionthrombolysis”的研究論文,該......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958.7萬輛和949.5萬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被稱為“新三樣”的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額達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2月......
近日消息,瑞士和法國科學家攜手,開發出一種芯片上的納米“光鑷”,能以最小光功率捕獲、操縱和識別單個噬菌體,有望加速甚至改變基于噬菌體的療法,治療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感染。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張瀟源課題組和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韓衛清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具有微通道傳質-納米催化反應協同增效的二維化片層式催化劑,并對其在高級氧化水處理過程中的構效關系與傳質-催化......
鈣鈦礦材料具有光電性能優異、制備成本低的優點。與目前常見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相比,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可以將色彩純度提升至少1倍。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效率持續提升,但穩定性仍制約其應用。......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王振波教授團隊在雙功能氧電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設計鈷-氮-鉻跨界面電子橋打破制約活性-穩定性轉換以實現超穩定的雙功能氧電催化劑》為題發表在《德國應......
近日,復旦大學纖維電子材料與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學系、先進材料實驗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彭慧勝/王兵杰團隊,聯合王永剛、周豪慎、陸俊等合作者,研發出一種新型鈣-氧氣電池,該電池可在室溫條件下......
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的夏寶玉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創新的技術,利用回收的廢舊電池將二氧化碳(CO2)轉化為甲酸,這是一種具有高經濟價值的產品。他們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志......
【前沿科技觀察】目前,電動汽車的單次充電續航里程已經達到約700公里,科研人員的追求目標是將電池的續航里程提高至1000公里。為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將高儲能容量的硅應用于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