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炎性壞死(細胞焦亡,pyroptosis)是近年來發現并證實的一種新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是機體在感知病原微生物浸染后啟動的免疫防御反應,在拮抗和清除病原感染以及內源危險信號中發揮重要作用。過度的細胞焦亡會誘發多種自身炎癥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最新研究顯示艾滋病的發生和細胞焦亡有關。細胞焦亡被認為由兩種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介導,包括caspase-1和caspase-4/5/11,長期以來科學界一直在努力探索caspase-1/4/5/11活化引發細胞焦亡的機制。
在國家973計劃的支持下,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研究團隊在小鼠的巨噬細胞中針對caspase-1 和caspase-11介導的細胞焦亡通路,分別進行了全基因組范圍的遺傳篩選,尋找可以抑制細胞焦亡的基因。通過研究,他們發現了一個功能未知的蛋白——GSDMD,并證明GSDMD是所有炎性caspase的共有底物,該蛋白的切割對于炎性caspase激活引發的細胞焦亡具有必要性和充分性。
這是首次揭示細胞炎性壞死(焦亡)的關鍵分子機制,為多種自身炎癥性疾病和內毒素誘導的敗血癥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藥物靶點。該研究還首次發現了gasdermin家族蛋白(包含GSDMD)具有誘導細胞焦亡的功能,進而重新定義了細胞焦亡的概念,開辟了一個新的程序性細胞壞死的研究領域。該項研究成果于2015年9月在Nature雜志上發表,Nature雜志同期刊發了專文評述。
4月25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璟珒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邵峰團隊,在《科學》雜志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兩種來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過非蛋白......
2023年9月2日,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為獲獎人頒獎,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宣讀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常進主持頒獎儀......
細胞焦亡是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風向標。它的特征是腫瘤細胞在藥物的作用下,呈現跨膜孔、細胞腫脹和溶解等現象,導致炎癥因子和細胞內容物的釋放,引發強烈炎癥,激活抗腫瘤免疫原性,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目前,研究發......
細胞焦亡是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風向標。它的特征是腫瘤細胞在藥物的作用下,呈現跨膜孔、細胞腫脹和溶解等現象,導致炎癥因子和細胞內容物的釋放,引發強烈炎癥,激活抗腫瘤免疫原性,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目前,研究發......
細胞焦亡作為機體重要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拮抗和清除病原菌感染中發揮關鍵作用。當革蘭氏陰性菌侵入宿主細胞后,其外膜的重要病原分子模式LPS(脂多糖,也稱內毒素)會被宿主細胞內的天然免疫受體caspase-......
“不管是細胞焦亡還是細胞凋亡,在細胞層面,其最終結果都是細胞死亡。但是在機體層面,兩者所帶來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邵峰在接受《醫學科學報》采訪時表示。細胞焦亡又稱細胞炎性壞死,是......
近日,武漢大學研究團隊在《AdvancedScience》發表題為“Microenvironment-ResponsiveProdrug-InducedPyroptosisBoostsCancerIm......
近日,武漢大學研究團隊在《AdvancedScience》發表題為“Microenvironment-ResponsiveProdrug-InducedPyroptosisBoostsCancerIm......
耶爾森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其屬內的多個菌種具有極高的人類致病性,如鼠疫耶爾森菌是烈性傳染病鼠疫的病原菌,腸炎耶爾森菌可致胃腸炎、關節炎及敗血癥等。細胞焦亡是機體免疫系統對抗病原菌入侵的主要手段之一,已......
細胞命運與細胞中的代謝穩態密切相關。α-酮戊二酸(α-KG,α-ketoglutarate)不僅是三羧酸(TCA)循環中的重要代謝產物,在脂質合成、氧化應激、蛋白質修飾和細胞死亡等生理過程中也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