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概要
學習細菌的培養方法及培養基的配置。
實驗原理
在基因工程實驗和分子生物學實驗中,細菌是不可缺少的實驗材料。質粒的保存、增殖和轉化;基因文庫的建立等都離不開細菌。特別是常用的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是含有長約3000kb的環狀染色體的棒狀細胞。它能在僅含碳水化合物和提供氮、磷和微量元素的無機鹽的培養基上快速生長。當大腸桿菌在培養基中培養時,其開始裂殖前,先進入一個滯后期。然后進入對數生長期,以20~30min復制一代的速度增殖。最后,當培養基中的營養成分和氧耗盡或當培養基中廢物的含量達到抑制細菌的快速生長的濃度時,菌體密度就達到一個比較恒定的值,這一時期叫做細菌生長的飽和期。此時菌體密度可達到1×109~2×109/mL。
培養基可以是固體的培養基,也可以是液體培養基。實驗室中最常用的是LB培養基。
主要試劑
1、胰蛋白胨
2、酵母提取物
3、氯化鈉
4、1mol/L NaOH
5、瓊脂粉
6、抗生素(氨芐青霉素、卡那霉素等)
主要設備
1、培養皿
2、帶帽試管
3、涂布器
4、滅菌鍋
5、無菌操作臺(含酒精燈、接種環、滅菌牙簽等)
6、恒溫搖床
實驗材料
大腸桿菌
實驗步驟
(一)LB培養基的配制
配制每升培養基,應在950m1去離子水中加入:
細菌培養用胰蛋白胨 10g
細菌培養用酵母提取物 5g
NaCl 10g
搖動容器直至溶質完全溶解,用1mol/L NaOH調節pH位至7.0。加入去離子水至總體積為lL,在15 lbf/in2 (1.034×105Pa)高壓下蒸氣滅菌20min,即為LB液體培養基。
LB固體培養基是在其液體培養基的基礎上另加瓊脂粉15g/L。
(二)細菌的培養
(1)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
1、過夜培養
⑴取5ml液體培養基加入一只無菌的試管中。
⑵用接種環或滅菌牙簽挑一個單菌落,接種于培養液中。
⑶蓋好試管,在搖床上以60r/min速度,于37℃過夜培養。
2、大體積培養
⑴按1∶100的比例將過夜培養物加入到一無菌燒瓶中,燒瓶的體積應該是培養液體積的5倍以上。
⑵于37℃,約300r/min劇烈搖動培養。
(2)在固體培養基中培養
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培養主要是為了獲得單菌落和短期保存。
平板劃線法分離單菌落
⑴采用無菌技術,用接種環將接種物從平板的一側開始劃線。
⑵重新消毒接種環,從第一劃線處將樣品劃線至平板的其余部分,重復劃線直至覆蓋整個平板。
⑶于37℃培養直至長出單菌落。
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人們常用的牙刷和淋浴噴頭上,發現了600多種能夠感染細菌的病毒,其中不乏許多未被人類發現的“新面孔”。研究團隊表示,這些病毒對人類并......
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組與人體健康聯合實驗室牽頭的研究團隊,首次找到了腸道菌群里面的核心成員。該研究成果10月7日晚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構建“蹺蹺板”模型該研究負責人、微生物組與人體健......
《柳葉刀》最新發布的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研究顯示,2025年至2050年間,抗微生物藥物耐藥預計直接導致超過3900萬人死亡。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由此導致的死亡人數將在未來幾十......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石墨烯以其強大的殺菌性能,有望成為抗擊耐藥細菌領域的顛覆性技術。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普通冰箱貼中的磁鐵技術,研發出一種超薄的針刺狀表面,作為導管和植入物的涂層,可殺......
近日,來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SunghoonKwon團隊在Nature上發表題為Bloodculture-freeultrarapid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
科技日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海洋生物學實驗室和美國牙科協會福賽斯研究所團隊揭示了牙菌斑中最常見的細菌之一——棒狀桿菌的細胞分裂機制。這種絲狀細菌不僅會分裂,還會同時分裂成多個細胞,這一罕見......
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細菌制造出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塑料,性質類似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相關研究21日發表于《細胞》旗下《生物技術趨勢》雜志。大多數用于包裝和工業用途的塑料......
“我家孩子從沒使用過阿奇霉素,咋也耐藥了?”今年8月初,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長李華向醫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在兒科門診,患兒家長頻繁向醫生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不僅是兒童,很......
科技日報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張佳欣)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細菌制造出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塑料,性質類似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相關研究21日發表于《細胞》旗下《......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張夢然)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官網報道,該校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細菌生產纖維素的新方法。這種方法遵循自然選擇的進化機制,使科學家能快速培育出數以萬計的細菌變種,從中選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