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1-16 15:16 原文鏈接: 細菌耐藥問題不容忽視

      “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將無藥可用。” 11月13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在“2017年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周”活動上指出,提高公眾對抗菌藥物的認識,是促進合理用藥、保證用藥安全的重要內容,也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抗菌藥物不合理的使用是導致細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減小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使抗菌藥物療效降低甚至無效,產生細菌耐藥性。細菌耐藥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問題,如耐藥性細菌感染患者會面臨更加復雜的治療問題,使住院時間延長病死率增加,個人和社會經濟負擔加大。細菌耐藥性可能會導致無藥可用,無藥可治的多重耐藥,造成傳染病的疫情,威脅人類健康和安全。

      “抗生素耐藥每年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醫學官利千基坦言,“90年前抗生素的出現挽救了全世界數以萬計的生命。但目前卻發現抗菌藥物已經成為了它自己的受害者,原因在于使用抗菌藥物過于頻繁,甚至有的時候達到了濫用的程度。”

      “細菌耐藥不是哪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人類,全社會的問題。任何國家不能獨善其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主任劉又寧教授指出,目前,不只醫生使用抗生素,農業在用、化妝品也在用。細菌耐藥對我國畜牧業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要想解決耐藥,單純依靠醫務人員不行,需要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

      劉又寧認為,目前,我們國家對于耐藥菌的防控力度與其他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劉又寧列舉了一個碳青霉烯腸道細菌病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定要在住院期間清除掉,如果住院期間清除不掉必須加以標注,在這方面日本做的很到位。

      張宗久肯定了日本針對細菌傳播進行隔離的做法。他表示,我國治療“非典”的經驗也值得借鑒,“就是因為我們及時的把它隔離了,打斷了傳播路徑,從流行病學看傳播鏈結束了。這是在臨床做感控管理很重要的一環,今后需要加強。”

      應該說,當前細菌耐藥成為全球公共健康領域的重大挑戰,也是各國政府和社會廣泛關注的世界性問題。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抵御耐藥性,2015年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控制微生物耐藥全球計劃,要求世界各成員國在未來兩年時間制定本國的行動計劃。2016年和2017年召開的G20峰會,都將微生物耐藥列入主要議題,并寫入最后公報。在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上,世界各國對微生物耐藥問題進行討論,成為聯合國大會有史以來討論的第四個衛生議題。加強抗菌藥物管理減緩細菌耐藥越來越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非常緊迫的工作任務之一。

      據此,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第三周定位“世界提高抗菌藥物認識周”。為積極響應世界衛生組織號召,國家衛生計生委自2016年起連續兩年與該組織共同開展宣傳周活動。2017年,專門印發了《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17年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周”活動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國家衛生計生委還組織編寫了《中國抗菌藥物管理和細菌耐藥現狀報告(2017年版)》并在委網上刊載了宣傳圖冊、海報、視頻等,通過多種形式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圍。

      張宗久介紹說,在過去一年里農業部和獸藥管理部門采取實質性行動,不僅在獸藥里面進行了嚴格的管理,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而且在環境保護方面,也出臺了新的方案和標準進行環境監測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在介紹中國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時,張宗久也認為,抗菌藥物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社會公眾對抗菌藥物的認識有待加強。目前我國抗菌藥物管理機制初步建立,公眾和醫務人員的合理用藥意識增強,臨床合理用藥水平有所提高,細菌耐藥情況逐步緩解。但地域間管理狀況差距較大,基層醫務人員用藥水平不高,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遏制細菌耐藥技術支撐體系存在短板。抗菌藥物管理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張宗久表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細菌耐藥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技術規范、加強使用監測、開展專項整治、建立部際合作機制、制定行動計劃、推進抗菌藥物科學管理策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還會發布抗菌藥物使用質量安全報告,透明公開感染性疾病的發病和控制情況的質量。”

    相關文章

    感染人數持續上升,這種藥沖上熱搜第一!醫生提醒

    最近一段時間,支原體肺炎,被家長們刷屏了,不少孩子頂不住支原體肺炎感染入院。“阿奇霉素”登頂微博熱搜。來勢洶洶的支原體肺炎,不可小覷。關于支原體肺炎,這些知識必須知道!事實上,肺炎支原體既不是細菌也不......

    六部門列清單:3月1日起重點管控抗生素等14種新污染物

    處方藥類抗菌藥物等抗生素、三氯殺螨醇、具備阻燃特點的十溴二苯醚等14種新污染物,將被嚴格銷售管控,或禁止生產、禁止新建生產裝置、加工使用和進出口。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海關總......

    抗生素耐藥導致更多COVID19患者死于繼發感染!

    繼發性細菌感染是問題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加強新藥的研究來對抗它們。在四個月內,COVID-19改變了世界。數千人死亡,數十億人被隔離,全球經濟損失了數萬億美元。恢復控制將取決于我們是否有能力模擬和實施有......

    細菌的生活方式或會改變其抗生素耐藥性的進化方式

    不管是作為獨立細胞亦或者是作為生物膜群體,細菌的生存決定了其是否會進化出抗生素耐藥性,這或許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個體化的抗菌療法和感染控制策略;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

    抗生素耐藥性新機制!緩慢生長足以導致細菌持久性形成

    細菌可以通過它們先前存在的遺傳譜介導的表型變化抵抗抗生素的殺滅。這些變化可以在這個細菌群體的很大一部分中短暫地表現出來,從而產生耐受性,或者在這個細菌群體的較小部分中表現出來,從而產生持久性(pers......

    抗菌藥物透過血腦屏障的研究進展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一直都是神經外科面臨的一大難題,尤其在圍手術期,患者一旦發生感染,將嚴重影響臨床療效與預后,甚至危及生命。雖然抗菌藥物廣泛應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治療與預防,但由于血腦屏障的存在,部分......

    國自然與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合作研究項目批準通知

    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合作研究項目批準通知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共同組織的研討會所確定的合作內容,2018年,雙方共......

    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何時用效果好?

    圍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是為了保證手術部位暴露時局部組織和血清中抗菌藥物的濃度達到足以殺滅手術過程中沾染細菌的藥物濃度,從而達到預防手術部位感染(SSI)的目的。那么,在什么樣的時機內給藥,預防SSI......

    基金委公布與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合作項目初審結果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共同組織的研討會所確定的合作內容,2018年,雙方共同資助中英雙方科學家在“抗生素耐藥”領域(AntibacterialResi......

    我國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有關負責人郭燕紅日前表示,2017年我國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到7.7%,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到36.8%。我國細菌耐藥趨勢總體平穩,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不斷提升。抗菌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