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9-18 13:19 原文鏈接: 綠色建筑提速分布式新能源“入戶”

      不久前召開的綠色屋面系統技術主題論壇上,有消息透露,住建部正醞釀發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修訂稿)。

      據悉,與該標準的2006版相比,該標準的修訂稿或將適用范圍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辦公建筑、商場建筑和旅館建筑擴展至各類民用建筑。評價方面,明確區分了設計階段和運行階段,并采用了評分的方法,以總得分率確定評價等級。

      綠色建筑行動有望實質性開啟

      記者從中國綠色建筑協會了解到,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是總結我國綠色建筑方面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標、多層次的綠色建筑綜合評價標準。該標準明確了綠色建筑的定義、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確立了我國以“四節一環保”為核心內容的綠色建筑發展理念和評價體系。自2006年發布實施以來,有效指導了我國綠色建筑實踐工作,累計評價項目數量近五百個。該標準已經成為我國各級、各類綠色建筑標準研究和編制的重要基礎。

      中國綠色建筑協會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十一五”以來特別是從“十二五”開始,我國綠色建筑快速發展。隨著綠色建筑各項工作的逐步推進,綠色建筑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各行業、各類別建筑踐行綠色理念的需求不斷提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已不能完全適應現階段綠色建筑實踐及評價工作的需要。對該標準的修訂工作于2011年提上日程。目前,在經過公開征求意見的階段后,修訂稿已基本形成。

      按照相關規劃,我國力爭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這預示著中國綠色建筑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今年初,國務院轉發了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制定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該方案明確規定,從2014年起,政府投資的國家機關、學校、醫院等建筑,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開始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如果沒有與實際接軌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再宏偉的規劃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此次醞釀出臺新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可以看作是綠色建筑行動規劃進入實質性實施的開始。”一位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將有力推動分布式新能源應用

      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是綠色建筑的最終追求,在建筑業內看來,綠色建筑如果采用光伏發電、風能發電、垃圾發電、地熱發電等,以解決自身所需的替代能源問題,那么綠色建筑就能夠大量減少碳排放。

      萬科地產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萬科住宅小區替代能源的目標是達到8%。如果各種政策到位,甚至可能達到15%。精裝修、住宅產業化、綠色能源科技,這是萬科低碳建筑發展的“三步曲”,其中,清潔的分布式能源使用是重中之重。

      天津一綠色建筑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項目采用了清潔能源和多項先進的節能技術,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低溫熱水發電系統、帶伺服光導系統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等,這些系統提供的電能、熱能、光能完全能夠維持建筑自身運轉。在照明方面全部采用了節能LED燈,其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根據自然光條件等進行亮度調整。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一位專家向記者表示,綠色建筑的推廣可以有力推動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國內綠色建筑的提速也將極大促進分布式能源的建設,甚至對扭轉光伏產業過分依賴海外市場的困境都會有所幫助。

      不過,有光伏生產商表示,城市中一些居住建筑雖然采用太陽能系統綠化屋面,但傳統的做法是安裝式,大量采用玻璃基板的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組件,借助支架安裝在屋面,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光伏建筑一體化。而光伏建筑一體化是太陽能屋面的發展方向,柔性的光伏組件,可像防水卷材一樣直接鋪設,與屋面完全貼合,加上重量較輕,對原有屋面構造沒有任何破壞。

      “綠色建筑推廣有望將太陽能應用真正帶入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正確軌道。”上述光伏生產商表示。

      推廣還需邁過絆腳石

      目前,建筑已與工業、交通并列為三個“耗能大戶”。我國每年新建的20億m2的建筑當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近500億m2建筑,其能耗已超過5億噸標準煤。

      “中國綠色建筑比例尚不足1%,核心技術缺乏、社會認知度不夠、節能標準偏低、政策配套不完善等被認為是阻礙綠色建筑普及的絆腳石。”中國綠色建筑協會的上述專家認為。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曾賢剛表示,應加強綠色建筑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突破,注重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

      北京一建筑節能改造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一個建筑的建設周期往往只有2年至3年,而使用時間卻可長達數十年。前期建設成本的略微升高,換來的是今后數十年更低的運營成本。綠色建筑的推廣,也需要人們轉變觀念,更多地從建筑全壽命周期進行取舍。

      此外,綠色建筑在運行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重建輕管”的現象。“有些項目在設計階段獲得了很高的節能評價,但是到運營階段,由于缺乏有效的運營能力,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節能減排目標。”中國綠色建筑協會的上述專家指出。

    相關文章

    澳大利亞推進研發太陽能光伏電池報廢處理技術

    近期,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向太陽能光伏面板效率研究項目提供了1514萬澳元(約7177萬人民幣)的資金,以推動解決降低光伏面板總體成本和電池報廢處理問題。麥考瑞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和悉尼......

    施一公:公布另類評價制度引導科研人員進行原創探索

    10月22日,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公布了西湖大學的終身副教授評價標準:他指出,西湖大學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數、引用率等數據,而是讓教師講述自......

    2019年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10強

    2019年,我國太陽能電池出口規模及增速均創2012年歐美挑起“雙反”以來的新高。根據《中國海關》雜志2020年4月刊公布數據顯示,多家光伏企業躋身2019年出口前200強。如果將各個子公司的出口進行......

    2123臺太陽能疫苗冰箱馳援也門

    3月底,隨著海爾生物醫療發往也門的最后一批太陽能疫苗冰箱完成生產并順利發運,至此,援助阿拉伯國家---也門的2123臺太陽能直驅疫苗冰箱,在經過全員近3個月的風雨無阻、日夜兼程的努力后,實現按期交付。......

    火電廠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探究

    二氧化硫作為產生酸雨的主要氣體,對我們生活產生的影響很大。它不僅嚴重污染了環境,還影響了人們的健康。所以在進行火力發電時應當采用脫硫技術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在火電廠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煙氣,有氮氧化物,我......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使用前檢查

    隨著污水處理工藝的不斷進步,醫院逐漸引用M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相比傳統當系統第一次啟動或長期停運后的重新啟動,必須檢查:1、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整體檢查1)所有手動閥門是否在正確的位置上。2)各風機......

    SciRep:如何利用太陽能殺死癌細胞?

    科學上的突破并不總是發生在實驗室里。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State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SophiaLunt和RichardLunt認為,他們的許多突破都是在社區散步時發生的。這......

    《生活垃圾實施處置評價標準》編制組成立提出全新方法論

    1月16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生活垃圾實施處置評價標準》編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國質(北京)建設工程檢測鑒定中心、同濟大學、清華大學、住房和城鄉建設......

    我國學者創新性地設計了更優化的一體化太陽能蓄放體系

    太陽能作為自然界中存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23,000TW/年),如何實現其高效合理地開發利用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們的研究熱點。從目前發展階段來看,對太陽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太陽能電力系統、太陽能熱力系統以......

    我國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近日成功制備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于構筑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道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