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15日向媒體發布消息稱,最新上線的自然指數數據顯示,美國、中國、英國、德國、日本是2015-2021年生物醫學科學領域的全球前五強。
本周上線的《自然》增刊“2022年自然指數-生物醫學科學”聚焦新冠疫情期間的生物醫學科研產出變化,根據自然指數主要指標之一的文章份額(Share),顯示出不同國家和地區生物醫學研究上的產出變化,尤其是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根據該自然指數,生物醫學的科研產出在繼續增長,但一些國家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與第二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趨勢。在生物醫學方面領先的國家中,中國、英國、荷蘭和以色列自2019年以來的文章份額一直持續增長。
按照文章份額,2021年生物醫學領域的機構五強分別是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斯坦福大學、德國馬普學會和中國科學院。位居前50的還有7家中國研究機構:北京大學(第24位)、浙江大學(第30位)、上海交通大學(第33位)、中山大學(第45位)、中國科學院大學(第46位)、復旦大學(第49位)和清華大學(第50位)。
本次自然指數顯示,機構50強中包括29家美國機構,2021年生物醫學文章份額排名前10的醫療機構也都位于美國,顯示美國在該領域的普遍優勢。在五強國家中,英國和德國在生物醫學研究上的國際合作程度最高,美國最低;中國生物醫學文章份額占總份額的比例在五強中最低,美國和英國的占比最高。盡管生物醫學在中國整體的自然指數產出中占比較小,但中國在該領域文章份額上升最快的機構中占據主導地位——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和復旦大學位居2020年至2021年生物醫學研究增長最快的五家機構之列。
在科研合作方面,美國哈佛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在其國內和全球都展現出影響力:2015-2021年,兩組最領先的國內生物醫學合作關系分別是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哈佛大學和蘇黎世大學、中國科學院和德國馬普學會之間的伙伴關系,則是兩組最領先的國際生物醫學合作。
自然指數主編西蒙·貝克(Simon Baker)表示,顯而易見,新冠大流行等全球健康挑戰必然會推動生物醫學科學的加速進步。科研界希望能繼續利用這些進展,以應對世界所進一步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如日益增長的抗菌素耐藥性威脅、人口老齡化、可能出現的新的大流行病等。
本期《自然》增刊還發表一組專題文章,介紹生物醫學領域的最新進展,涉及基因治療、應對抗菌素耐藥性,以及類器官在科研中日益廣泛的使用等。
第二屆納米磁珠與生物醫學國際學術論壇已于3月2日在蘇州博覽中心圓滿落幕。本次會議由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指導、海貍公司和分析測試協會承辦、蘇州市納米新材料協會協辦。本次論壇圍繞“納米磁珠與生物醫學”......
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15日向媒體發布消息稱,最新上線的自然指數數據顯示,美國、中國、英國、德國、日本是2015-2021年生物醫學科學領域的全球前五強。本周上線的《自然》增刊“2022年......
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15日向媒體發布消息稱,最新上線的自然指數數據顯示,美國、中國、英國、德國、日本是2015-2021年生物醫學科學領域的全球前五......
長期以來,人造生命一直是生物醫學界的前沿話題,2020年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團隊向世界宣布,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開啟了“人造細胞”的新時代。但遺憾的是,研究發現這些......
在學術是休閑的時代,不會出現不端,會有學術質量的高低。在學術為職業的時代,不端屢有所見,但有學科地區之差別。在國外和國內,這些因素基本類似。我國的現代科學起步晚,在國外已經職業化多年、學術不端發生多年......
近日港中大與復旦大學已聯合成立“生命科學與醫學聯合研究中心”。該聯合研究中心將集中研究生命科學及生物醫學相關的領域,主要包括四個研究方向:基因組與遺傳病、人類表型組與精準醫學、發育、干細胞與再生及多學......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化學系前系主任楊芃原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5月31日晚去世享年72歲距公元2021年5月31日已過去2日。我是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但兩日里思緒混亂如麻,無法下筆。......
去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學者奮起應對挑戰,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學成就。2021年已來,盡管大流行還在繼續,但美國《TheScientist(科學家)》雜志認為,現在仍是一個了解2021......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新西蘭健康研究理事會(HRC)科學合作諒解備忘錄,2020年雙方擬繼續共同資助中新兩國科學家在生物醫學領域開展創新研究與合作。一、項目說明(一)資助領域1.合作......
自從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以來,以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等為代表的各類組學技術飛速發展,推動了基因組、轉錄組、表觀遺傳組等生命科學組學數據的指數級增長,把生物醫學數據推進到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分析正在成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