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紐約時報》刊發長篇深度報道披露美國操縱芯片管制的根本意圖和戰略考量,稱美國對中國芯片封鎖行動無異于“一場戰爭”。文中引用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艾米莉·基爾克雷斯的話稱,“中國不應該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進展”,“這些領域恰好是未來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動力所在”。可以說,美國妄圖通過操縱芯片管制來遏制打壓中國之心已昭然若揭。
近年來,美國無論是推出《2022芯片與科學法案》,還是聯合其他國家和地區組建“半導體產業聯盟”“芯片四方聯盟”,矛頭指向都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上的生產消費大國——中國。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以競爭之名行遏制之實”,加劇了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地緣政治競爭,嚴重破壞現有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
美國通過的《2022芯片與科學法案》是典型的保護主義措施,服務于美國對華競爭戰略。根據該法案,美國一方面激勵外國企業到美國本土投資生產芯片;另一方面又限制這些企業到中國等所謂“不友好國家”生產芯片。從長遠來看,一方面,盡管芯片法案為美國國內芯片工廠提供527億美元的資金補貼和稅收等優惠政策,短期內加強了對本土芯片企業的保護,但最終卻會抑制美國企業的生產能力和創新競爭力;另一方面,芯片法案的意圖是用大量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方式提高美國國內的芯片產能,同時限制中國芯片制造業的發展,但這樣的非市場行為勢必破壞現有的全球芯片產業供應鏈,很可能導致全球性的芯片特別是先進制程芯片產能過剩。更嚴重的是,美國將科技問題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毒化了全球市場特別是芯片、集成電路產業的公平競爭環境。其他半導體大國也紛紛推出芯片扶持政策。例如,歐洲給半導體產業投入大量資金的目標是占據20%的全球產能,韓國、印度等國也給芯片企業發放巨額補貼等。
美國聯合歐洲試圖構建半導體產業聯盟,以圍堵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半導體產業聯盟”的概念并不純粹是研發合作、分工互補,更帶有多邊出口管制和投資審查,以及排斥與中國合作的意圖。2022年,美國商務部將四項“新興和基礎技術”加入出口管制清單,其中三項涉及半導體。近日,荷蘭政府正式宣布針對先進半導體設備出口的新規,要求相關企業在出口先進產品前必須獲得許可證,新規將于今年9月1日生效。可以說,半導體產業聯盟試圖在出口管制、投資篩選、市場準入、新興技術標準制定等各個領域排斥中國。這種對華精準科技“脫鉤”,擾亂了全球成熟的供應鏈合作,使得全球與半導體技術相關的產業供應鏈面臨重組。
美國還聯合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主要芯片公司組建“芯片四方聯盟”,妄圖破壞中國在東亞半導體產業鏈的合作。該聯盟基本壟斷了全球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妄圖扼殺中國芯片的發展空間。今年7月,日本開始對23種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進行出口限制,此舉是對出口管制措施的濫用,是對自由貿易和國際經貿規則的嚴重背離。目前,韓國在半導體產業“選邊站隊”上沒有完全跟從美國,是因為其半導體芯片近55%出口給中國,韓國芯片的上游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如果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芯片企業一起進行芯片出口管制,就會造成地區產業鏈斷裂。如此一來,半導體的全球產業鏈將會發生結構性變化,東亞地區芯片產業會被“脫鉤斷鏈”,區域性、效率低下的“閉環鏈”將會紛紛涌現。
當前,全球半導體行業已形成緊密的產業供應鏈,部分尖端芯片的生產多達上千道工序,需要超過70余次跨境合作。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實現半導體的自給自足,半導體產業鏈合作尤為重要。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以自身比較優勢融入極長且復雜的產業供應鏈中,中國在供應鏈上的作用日益重要。而美西方采取“脫鉤斷鏈”措施,在客觀上則要求中國等國家“補鏈強鏈”,以維護自身產業發展需要以及全球高科技產業供應鏈安全穩定。
除了加速芯片產業國產化進程外,中國正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加強中國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用。國內大循環有助于降低國內產業鏈的脆弱性,特別能提升關鍵產業供應鏈的完整性。國際循環有利于雙邊和區域產業鏈合作,提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中國還進一步推動高水平開放,對標高標準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并積極申請加入,努力提升經貿規則的話語權和產業鏈技術含量。從目前東南亞國家對美國科技封鎖政策和所謂“印太經濟框架”的反應看,考慮到自身利益與區域合作的訴求,東南亞國家更看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全面實施,繼續深化與中國產業鏈合作。這是維護亞太地區產業鏈供應鏈持續穩定與繁榮發展的可靠根基。
半導體常溫下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半導體在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等領域都有應用,在現在社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無論是在科技領域還是經濟領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在過去的三個月里,中國半導體制造設備的進口總額突飛猛進,達到63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驚人的90%。這一數字不僅遠超過去年同期,也預示著中國半導體行業在國際競爭環境下的艱難前行。美國針對中國的半導體制......
在過去的三個月里,中國半導體制造設備的進口總額突飛猛進,達到63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驚人的90%。這一數字不僅遠超過去年同期,也預示著中國半導體行業在國際競爭環境下的艱難前行。美國針對中國的半導體制......
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公司正在對人工智能(AI)技術進行優化,以幫助人類工程師制造出更好的計算機芯片。相關論文已經提交論文預印本網站。英偉達公司工程師定制了由元宇宙平臺公司開發的LLAMA2模型,并借助本......
光在復雜介質中的傳播是光學和相對論的經典課題。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不久,W.Gordon,I.E.Tamm和G.V.Skrotskii等將費馬原理推廣到彎曲時空。1960年,J.Plebanski......
在科技的浩瀚海洋中,半導體材料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常溫下,半導體的電導率介于導體與絕緣體之間,使得它們在各種電子設備中擔當著關鍵的角色。從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到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
11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意見征集公告,公開征集對《半導體設備集成電路制造用干法刻蝕設備測試方法》等196項行業標準、1項行業標準外文版和38項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項目的意見。根據標準化工作的總體......
微軟在最近的年度開發者大會MicrosoftIgnite上推出了兩款自研芯片——Maia100和AzureCobalt100,目標是為大語言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提供動力。這一舉動標志著微軟正式加入了谷歌、......
半導體設備對整個半導體行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半導體制造工藝復雜,各個環節需要的設備也不同,從流程工序分類來看,半導體設備主要可分為晶圓制造設備(前道工序)、封裝測試設備(后道工序)等。本文是半導體......
據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的論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物質結構與動力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證明,用激光束開啟超導性的能力可集成在芯片上,這開辟了一條通往光電子應用的道路。此前,該所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