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投資研發二維宇宙飛船,這種航天器使用特殊的二維薄膜材料制成,可以包裹住太空垃圾并使其離開軌道。
二維宇宙飛船的推進劑以液體形式儲存在兩片薄膜之間寬度為10微米的縫隙中。一個大小為1平方米的二維宇宙飛船重量約為35克,因此這種宇宙飛船將大大降低太空發射的成本。
據NASA官網消息,這一項目是NASA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篩選出的13個研究方案之一。NASA創新先進概念計劃旨在資助研發利用最前沿技術的革新性系統。
其余入選的研究方案還包括:對微生物進行編程,使其可以在火星環境中回收和打印電子器件;使用計算成像技術追蹤太陽系外光學強度的變化,以探測遙遠天體的“回聲”;設計以核能為動力的冥王星探測器和著陸器。
NASA創新先進概念計劃的第一階段將支持入選研究方案的初步定義和概念分析,預計在9個月內對每個研究方案各投入約10萬美元。如果可行性研究順利通過的話,研究方案提出者可以繼續申請第二階段的資金支持——最高可獲得50萬美元的經費進行為期兩年的概念研究。
今年入選的研究方案很多屬于行星探索和機器人研發領域,有潛力為未來的太空探索任務帶來革命性影響。如果這些概念研究取得突破,NASA或將加速實現探測火星和小行星等外太空探索目標。
NASA官網稱,這項計劃由NASA空間技術任務理事會資助,其最終目標是與全美國范圍內具有前沿思維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民間發明家密切合作,以保持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領導地位。NASA空間技術任務理事會副署長史蒂夫·尤爾奇克表示,NASA將繼續重視早期的概念研究以助力未來的太空探索任務。
雖然人類已經可以對部分太空垃圾進行有效的編目管理,但對于如何批量處理太空垃圾,目前仍然缺乏直接高效的辦法。專家認為,要區分太空垃圾所處的軌道高低和體積大小,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手段進行處理。實習記者都芃......
俄羅斯科研人員將兩種類型的拖船運動結合起來,設計了一種新型的空間碎片拖船。研究人員介紹說,該項研究成果與國外相似研究成果的不同之處在于運行高速、能耗低,而且它可完全在現有技術上實現。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
·這次撞擊是人類首次行星防御實驗,目的是測試我們是否有能力重新定向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的路徑。·太空望遠鏡將觀察這次撞擊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小行星的運動,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全面了解結果。如果一切如......
中新網9月27日電綜合報道,執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的宇宙飛船于當地時間26日成功撞擊了一顆名為“迪莫弗斯”(Dimorphos)的小行星。報道稱,這......
不知不覺,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太空生活已經兩個多月了。也許大家會好奇,航天員在太空生活產生的垃圾是如何處理的?處理時需要進行分類嗎?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垃圾處理要分類航天員在“太空之家”生活期間......
當地時間15日,歐洲空間局(E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就攜手將歐洲宇航員送上月球進行了討論,雙方同時簽署了一項加強未來在月球探測領域開展合作的協議。這兩家機構此前已經同意,3名歐洲宇......
據俄羅斯航天局當地時間12月3日消息,國際空間站(ISS)當天早些時候進行了一次變軌,以避免與美國1994年發射的火箭的一塊碎片發生碰撞。國際空間站的軌道是利用“進步MS-19”號貨船的推進器調整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1/469075.shtm據俄新社報道,莫斯科時間11月15日10時06分(北京時間15時06分)左右,一塊......
空間碎片是人類航天活動的產物。空間碎片的定義非常嚴格,是指地球軌道上或再入大氣層的一切已失效人造物體,包括其碎塊或部件,俗稱“太空垃圾”。空間碎片的構成主要包括:失效航天器、火箭殘骸、操作性碎片、解體......
據日本雅虎轉《讀賣新聞》消息,一顆用于回收清理太空垃圾試驗的日本人造衛星于2021年3月22日下午由俄羅斯火箭從哈薩克斯坦發射升空,預計將于當晚進入地球軌道。這是世界上首次嘗試利用人造衛星回收清理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