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癌癥的發生率以及死亡率都急劇攀升,這使得癌癥研究變得更加迫切。對于癌癥生物學的研究讓科學家們了解更多癌癥的真相,比如說多種遺傳變異,多種表觀遺傳學變異等等,誘發癌癥的機制變得繁雜而晦澀難懂。
近期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兩個研究組從不同方面分別揭示了癌癥的新作用機制:腸道內的一種菌群會導致肝細胞老化,從而導致癌變;大型癌癥基因組研究揭示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突變基因圖譜。
來自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200位被診斷為AML的患者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并將其與健康人細胞的DNA測序所獲的數據進行了比較。通過這個方法,他們發現僅僅發生在癌癥細胞的突變基因以及引起導致患者患AML的突變基因。他們也尋找了在DNA序列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RNA序列發生的改變。
研究顯示與其它成年人癌癥相比,AML引起的相對較少的突變。癌癥細胞在AML患者中平均有13個基因發生了突變。遠遠少于在乳腺癌,肺癌和其它實體腫瘤發現的幾百個基因。研究人員在200個樣品中發現了多于1800個基因的突變。這項發現表示引起AML許多不同的路徑。但只有23個基因發生了嚴重的突變,另外237個突變只在2個或更多的樣品中。
研究人員根據基因的功能和涉及的信號通路分成了9個類別,包括腫瘤抑制基因,信號基因和表觀遺傳學的修飾,他們發現了基因合作模式及互相排斥模式,比如,結合三個基因突變-FLT3,NPM1和DNMT3A-可能代表一個AML的獨特亞型。
這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更加完整的AML列表基因,這樣檢測AML的患者樣本,就能更好的理解突變基因之間的關系,以及進行更好的進行治療。
另外日本癌癥研究會的研究人員發現肥胖實驗鼠腸內的革蘭氏陽性菌數量是體重正常的實驗鼠的3000倍以上。而通常情況下革蘭氏陽性菌難得出現在實驗鼠體內。
一部分革蘭氏陽性菌能夠將膽汁內的膽酸轉變為“去氧膽酸”,而去氧膽酸會損傷細胞的DNA,通過門靜脈被肝臟吸收后,就會損傷肝細胞,引發肝細胞老化,老化的肝細胞會分泌促進癌變的蛋白質。如果給實驗鼠注射能夠殺死革蘭氏陽性菌的抗生物質,肥胖實驗鼠患上肝癌的病例可減少三分之二。
研究人員在肥胖肝癌患者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細胞損傷,因此推測在人體內也有類似的肝癌發病機制,也就是說由于肥胖后腸道內的一種菌群增加使肝細胞老化,從而導致癌變。
預計到2030年,四分之三的癌癥死亡病例將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與此同時,只有不到5%的癌癥研究涉及中低收入國家。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有923萬女性罹患癌癥,443萬人死亡。全球每年有100多萬女......
盡管鈣和維生素D(CaD)補充劑可能影響老年女性的慢性疾病,但其對健康結果的長期影響的證據有限。2024年3月12日,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AnnalsofInternalMedicine期刊發表了......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和ImmunoBiome公司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利用經過細胞間通信網絡訓練的人工智能(AI)預測癌癥對免疫療法的藥物反應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4年2月2日的......
3月11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江一舟研究團隊在期刊《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上發表了題為“Effectsofdietaryinterventiono......
生活中的壓力無孔不入。要說如今人類所共同面對的壓力,恐怕就是日益飛速進展的AI技術吧。哦對,還有前些天考研出分了,不管結果如何,祝同學們能夠擺脫考研的壓力。適當的壓力促使人進步,而過度的慢性壓力則是慢......
近日,“女媧”基因組團隊重點闡釋了適應性選擇下非編碼調控元件對表型演化的影響,相關研究發表于《分子生物學與進化》。這項工作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院士、何順民研究員牽頭的“女媧”(NyuWa)中......
2022年全球癌癥免疫治療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增長至2751.1億美元左右,2023年至2032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0.70%。市場概況癌癥免疫治療市場是指開發、生產和分......
通過分析基因組中數百萬個微小的遺傳差異,就可預測一個人一生中患某種疾病的幾率。在過去的10年中,研究人員為數十種疾病制定了風險評分,希望有一天患者能利用這些信息來降低患病風險。在《自然·醫學》雜志最新......
在莫斯科舉行的未來技術論壇上,俄羅斯總統普京于2月14日發表演講,提到俄科學家正開發一種針對癌癥的疫苗以及新一代免疫調節藥物,并希望這些療法不久能被應用于患者治療中。然而,普京并未提供關于該疫苗具體針......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一篇題為"Globalcancerburdengrowing,amidstmountingneedforservices"的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