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周音)記者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空工業)獲悉,27日9時,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翼龍-10無人機騰空而起,搭載毫米波測云雷達、掩星/海反探測系統等,經過幾十分鐘飛行后到達任務空域,與天基、海基、岸基氣象觀測儀器一起,對海洋上空云系、溫濕廓線分布、以及海面風場等氣象要素進行協同觀測。
航空工業稱,在無人機氣象保障服務指揮調度平臺上,技術人員看著屏幕上一組組實時傳輸回來的試驗數據很是興奮,這些數據用常規氣象探測手段幾乎無法獲取到。在整個任務過程中,翼龍-10各系統狀態良好,任務載荷工作正常,此次飛行觀測試驗取得成功。
航空工業介紹,本次任務,翼龍-10無人機搭載多種氣象探測載荷,涵蓋了海洋氣象多要素、多維度以及高分辨率的全方位探測,開創了同一無人機平臺多模式應急氣象協同觀測的先河。該任務是繼2020年翼龍-10執行中國首次無人機臺風探測試驗任務后的又一次技術突破,是建設以無人機為主體的空基觀測體系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為今后實現“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奠定了重要基礎,對海洋開發利用、防災減災和建設海洋強國提供重要支撐,并為全球氣象服務提供全新精準的技術手段。
據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總工程師張雪芬介紹,此次試驗將在驗證翼龍-10無人機平臺、改進載荷的性能、觀測方法、指揮系統、試驗流程以及自主研制的掩星系統和太赫茲雷達的同時,為最終建立完善的無人機氣象應急探測業務系統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海岸線漫長,以臺風為代表的海洋氣象災害頻發,每年給沿海居民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利用無人機對臺風直接觀測是提高臺風強度預報、路徑預報準確率的重要手段。為此,2020年中國氣象局聯合中國航空工業實施開展“海燕計劃”,對臺風等海洋氣象觀測開展科研探測試驗,本年度試驗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重點開展機載氣象載荷功能和性能測試。
來自特拉維夫大學和以色列海洋和湖泊研究所(IOLR)的科學家們在提高海藻生產健康天然材料的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最近的研究集中在促進海藻中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生產,這些化合物對人類健康有益。其中包括......
研究人員在調查南大洋翼足目動物的生命周期時,發現不同物種對海洋變化的敏感程度不同。大約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CO2)排放被世界上的海洋吸收。當這種吸收發生時,二氧化碳與海水相互作用,導致海洋的pH值下降......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在侏羅紀海域游蕩的巨大的海洋捕食者的化石。據研究小組稱,這種生物可能已經成長為現存虎鯨大小的兩倍,并可能以當時在海洋中的幾乎所有其他生物為食。來自樸茨茅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牛津郡......
新的研究表明,由于氣候變化,海洋"黃昏區"的生命可能會急劇減少。處于200至1000米(650至3300英尺)深處的"黃昏區"得到的光線非常少,但卻是各種生物和......
自然資源部13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經初步核算,202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4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我國海岸長度約3.2萬公里,有1......
陽光、沙灘,這是很多人對大海的向往。而對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海洋氣象觀測研究組首席黃健來說,面朝大海,不一定春暖花開,更多的是設備損毀的困擾。3月29日,迎著風浪,在沖鋒舟上顛簸近一個小時......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所)所長王凡率團出訪泰國,訪問了聯合國海洋委員會西太分會、泰國東方大學、泰國農業與合作部漁業司、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海洋與海岸帶司和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等......
近日,“海洋命運共同體”名家大講堂首場報告在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開講。活動由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中科院LASG國家重點實驗室、珠海復旦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聯合發起,海......
近日,“海洋人才港”項目專家咨詢會在青島舉行,與會專家對項目規劃方案進行了研討。按照方案,該項目將以“雙海”(海洋+海外)融通為特色,以高端人才集聚為引領,以八大平臺建設為主要內容,以十五個項目為主要......
2月15日上午,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我國首個“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在青島正式揭牌,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同時啟用,標志著聯合國“海洋十年”協作中心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