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臟科教授牟姍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洛南研究組合作,建立了目前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原發性膜性腎病(PMN)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庫,揭示了PMN腎臟中的免疫細胞獨特的生物學改變,對腎小球足細胞及免疫細胞在PMN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見解,有望進一步揭示PMN的病理生理機制。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尖端科學》。
原發性膜性腎病(PMN)是一種自身免疫性腎小球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蛋白尿,是引起成人腎病綜合征(NS)最常見的原發性原因。闡明PMN的發病機制和信號通路,對這一腎臟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團隊納入了11位PMN患者和7位健康腎移植供體的腎臟穿刺樣本,發現PMN患者腎臟足細胞中骨形態發生蛋白2(BMP2)通路激活,導致腎小球基底膜(GBM)增厚這一特征性病理改變。研究人員在體外培養的永生化小鼠足細胞株重以及蛋白水平,均發現了BMP2/pSMAD1/COL4通路被激活,與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結果相一致,此外,補體成分C3a和C5b-9刺激能夠促進BMP2表達并激活下游反應,從而將PMN發病機制中的補體系統激活與GBM病理性增厚相關聯。進一步研究發現,PMN腎臟中巨噬細胞浸潤增加,B細胞呈明顯活化。細胞間相互作用分析提示,PMN患者腎臟中的免疫細胞彼此之間、同腎臟固有細胞之間呈現出精密而復雜的調控網絡。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04151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臟科教授牟姍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洛南研究組合作,建立了目前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原發性膜性腎病(PMN)單細胞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臟科教授牟姍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洛南研究組合作,建立了目前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原發性膜性腎病(PMN)單細胞轉......
腫瘤轉移性擴散涉及腫瘤細胞從原發性腫瘤中分離、遷移、二次組織定植和生長的多步驟過程。分析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之間的基因組差異,并量化它們對治療耐藥性的影響有助于研究和利用治療干預措施,建立更有效、更......
很多人都曾有過寒風中手指凍僵的經歷,有些人的手指被冷風一吹就會變得煞白,這可能是一種被忽視的疾病信號——雷諾現象。1862年,法國醫生莫里斯·雷諾在一位26歲女性身上見到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患者受冷之后......
6月17日,NeuroscienceBulletin在線發表了題為MechanismsofPiT2-loop7MissenseMutationsInducedPiDyshomeostasis的研究論文......
腫瘤是如何產生的?一直是橫亙于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浙江大學首次通過清晰證據鏈,證明了嗅覺感知體驗和膠質瘤發生之間存在獨特的直接聯系。這項成果于北京時間5月11日刊登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論文......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引發嚴重肝病的遺傳性原因。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P......
原發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世界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致死率位居第二。其中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invasion,MVI)是HCC具有侵襲性......
原發性肺涎腺型腫瘤(salivarygland-typetumor,SGT)屬肺低度惡性腫瘤,僅占肺原發惡性腫瘤的0.1%~0.2%。腫瘤起源于中央氣道的黏膜下腺體,曾被錯誤地認為支氣管腺瘤。該類腫瘤......
肺栓塞是除心肌梗死和腦卒中外的第三大致死性血管性疾病。肺栓塞的栓子大部分來自下肢深靜脈,大約占70%。隨著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置管和靜脈內化療的增多,來源于上腔靜脈路徑的血栓亦較前有增多趨勢懈。除了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