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9日,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臭氧層有望在40年內恢復,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化學品的行動已惠及旨在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
這是由聯合國支持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科學評估小組當天發表的結論。該小組首次對地球工程等新技術進行了審查,并就對臭氧層的意外影響發出了告誡。
該小組每四年發布一次評估報告,本次報告證實,逐步淘汰近99%的禁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已成功地保護了臭氧層,使平流層上層的臭氧層顯著恢復,并減少了人類暴露于來自太陽的有害紫外射線。
如果當前政策保持不變,預計南極上空、北極上空、世界其他地區的臭氧層將分別于2066年左右、2045年、2040年恢復到1980年的水平(臭氧洞顯現之前)。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臭氧秘書處執行秘書梅格·塞基表示,根據這一最新的四年期報告,臭氧層恢復已走上正軌。
記者22日從安徽省氣象局獲悉,經過8個多月的準備工作,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氣科學試驗的各項外場觀測試驗于16日正式實施,預計將持續4年左右。2022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 中國氣象局共同推進安......
“莊稼耕耘看天,工程建設看天,民航起降更看天。”對于中國民用航空西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甘肅分局(以下簡稱“民航甘肅空管分局”)氣象臺技術室副主任陳麗晶來說,“觀天問風”的航空氣象員不僅要給飛機飛行提供......
今年3月23日是第63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學會18日在京啟動2023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其間公布了“2022年度氣象現代化建設重大進展”,包括中國氣象......
央視網消息: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催生新發展動能。當科技和春耕相遇,會給麥田帶來了哪些新變化?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今年的春耕生產更有看頭。衛星觀苗情高分衛星遙......
當地時間3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批準通過新的全球溫室氣體監測基礎設施計劃,以填補關鍵信息空白,并支持采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該機構指出,當下許多涉及溫室氣體的國際和國家活動主要是由研究界支......
中新網2月23日電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23-25日,受弱冷空氣影響,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黃淮中東部、江淮、江南中東部、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4~6℃降溫,局地降溫8℃以上。此外,23日,西南地......
中國氣象局日前向社會發布新版《基本氣象數據開放共享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包含12類52種氣象數據和產品。新版《目錄》中自主研發產品占比大幅提升。其中,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模式數據、實況和再分析數據......
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預計2023年華南南部地區早稻播種期氣候條件較好,2月中下旬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的概率較高,整體利于早稻播種。北方冬麥區大部氣溫偏高;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降水偏多,大部墑......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指出,如果維持現行保護政策,預計到2040年,除南北極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區的臭氧層將恢復至1980年之前的水平。盡管臭氧層完全恢復尚需時日,但人類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1987年,國際社會......
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大滅絕造成了約81%的海洋物種和89%的陸地物種滅絕,其主要原因被認為是大規模火山噴發導致的環境變化,但仍缺乏環境因素影響陸地生態系統的直接證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