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科研團隊在26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分別讓僅為蜘蛛絲直徑幾倍的成對振動鋁片、寬度可伸縮硅制梁發生了糾纏,將量子糾纏擴展到肉眼可見的領域,且糾纏時間更長,向構建量子互聯網又邁出了一步。
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的一個特性,指兩個物體的屬性相互交織,測量其中一個屬性會立即揭示另一個的狀態,即便兩者距離遙遠。但量子力學通常適用于原子、電子等微觀粒子,而不適用于人們日常所見的較大物體。
芬蘭阿爾托大學物理學家米卡·西蘭帕的團隊在實驗中,讓兩個肉眼幾乎可見、直徑為15微米的圓形振動鋁片發生了糾纏。每塊鋁片由約1萬億個原子組成,其像鼓面一樣振動,并與在微腔內來回跳動的微波相互作用,微波就像樂隊指揮,使兩個鼓面的運動保持同步。
在以前的許多糾纏演示中,量子糾纏持續的時間較短,但新實驗獲得的量子糾纏持續了30分鐘。西蘭帕表示,這一量子糾纏理論上可以持續更長時間,“甚至永遠進行下去”。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洪孫坤(音譯)團隊,也在實驗中讓15微米長的、部分寬度可伸縮硅制梁發生了糾纏。但他們沒有使用微波,而是另辟蹊徑,使用通常在光纖電信網絡中傳輸的紅外光。
洪孫坤說:“這是首次展示人造機械系統的糾纏,也是首次在人類制造的肉眼可見的結構中看到量子糾纏。”
研究人員表示,讓這些特制結構發生糾纏,意味著距離實現量子互聯網更近了一步。而量子互聯網一旦建成,可讓量子計算機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不可破解的通信。
記者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獲悉,該校集成電路學院教授宋清海、周宇團隊在碳化硅集成光量子糾纏器件領域取得新突破,將進一步推進集成光量子信息技術在量子網絡和量子傳感領域的應用。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
IBM公司科學家實現了“跨芯片”量子糾纏——使兩塊“鷹”(Eagle)量子芯片成功糾纏在一起。每塊量子芯片擁有127個量子比特,兩塊芯片共同完成了需要142個量子比特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目前,單塊芯片......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學家們,利用量子糾纏在原子和電子尺度上再現了一個充滿不同滴答聲“房間”的場景。這一成就可能為開發新型光學原子鐘鋪平道路。相關研究成果9日發......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緊湊繆子線圈(CMS)實驗合作組織報告稱,他們首次確認了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夸克之間的量子糾纏,為探索世界的量子本質提供了新視角。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CMS物理分析總結......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開創性實驗,測量了地球自轉對量子糾纏的影響。這項14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的研究,突破了基于糾纏的傳感器中旋轉靈敏度的界限,將為進一步探索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
薩格納克干涉儀2公里長的光纖纏繞在邊長1.4米的方形鋁制框架上。圖片來源: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張佳欣)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開創性實驗,測量了地球自......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包小輝、張強等首次采用單光子干涉在獨立存儲節點間建立糾纏,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國際首個基于糾纏的城域三節點量子網絡。該工作使得現實量子糾纏網絡的距離由以往的幾十米整整提升了三個數......
記者5月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劉曌地等人與合作者合作,利用多體混合糾纏成功克服了環境噪聲,實現了高保真度的量子隱形傳態。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量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中紅外波段量子糾纏的制備與表征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團隊史保森教授、周志遠副教授及其合作者首次制備了3微米中紅外波段時間-能量糾纏光子對并演示了雙光子Hong-Ou......
美國兩個科研團隊在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分別刊文稱,他們首次讓單個的分子處于量子糾纏狀態。在這種奇怪的狀態下,分子之間即使相距遙遠也能同時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為很多應用奠定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