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3-30 17:01 原文鏈接: 肋骨腫瘤致低磷性骨軟化癥病例報告

    低磷性骨軟化癥(OO)是以低磷血癥、尿磷排泄增多、低1.25-(oh)2-D3水平、骨骼礦化障礙為特點的罕見代謝性骨病。引起該病的原因除了有遺傳性、散發性[(磷酸鹽性多尿癥)、McCuneAlbright綜合征]、藥物性之外,腫瘤相關性(TIO)的OO亦有報道。TIO是由腫瘤引起腎臟排磷增加所致的獲得性OO,目前國內外報道TIO約200例,多數發生于上下肢的骨及軟組織,很少發生于軀干及中軸骨,尤其是肋骨腫瘤所致OO,目前國內未見報道。2008年,我院收治1例肋骨腫瘤導致OO,經手術治療后癥狀明顯好轉,隨訪至今患者癥狀無復發,原發腫瘤未見明顯復發和轉移表現。


    臨床資料


    患者,女,37歲,因全身多發關節疼痛,于2008年就診我院。疼痛主要位于左后背部,表現為陣發性隱痛,位置固定,于改變體位,抬高上臂時疼痛加劇,程度逐漸加重,部位漸發展至全身各骨、關節等處,以髖、膝關節、股骨為甚,多次于外院診斷“骨質疏松癥,腰椎間盤突出癥”,予對癥處理后癥狀漸加重,無法獨立站立、行走、改變體位。


    查體:起身、坐起等活動困難。胸骨壓痛(+),胸廓擠壓痛(+)。左后背部壓痛。左側第10肋腋部可觸及一10cm×10cm腫物,質地硬,邊界清,無壓痛,移動度差,表面皮膚無破潰。查血甲狀旁腺素(PTH)0.75ng/L。4次查血磷分別為0.45mmol/L,0.29mmol/L,0.32mmol/L,0.42mmol/L(正常:0.81~1.55mmol/L);24h尿磷13.1mmol(正常22~48mmol/L)。


    骨盆+雙膝+腰椎X線檢查:以上諸骨骨小梁密度減低,符合骨軟化表現。左肋骨腫物彩超:左第10肋腫物,可見豐富血流信號。胸部CT:左側第10肋骨骨質破壞伴軟組織腫塊,惡性待排。左背部MRI平掃加增強:左側第10后肋骨質明顯破壞,伴軟組織腫塊,增強后病灶明顯但不均勻強化,考慮惡性腫瘤(圖1)。



    全身骨顯像:左第9、10、11肋異常放射濃聚。2008年8月4日在氣管內全麻下行左側胸壁腫瘤切除術。術中見:腫瘤位于左側第10肋腋部,有完整包膜,肋間肌受累,侵犯胸膜,呈梭形,腫瘤大小約8cm×5cm×4cm,于瘤周外4cm切除腫瘤,一并切除受累肋間肌及部分胸膜。術后病理:左肋磷酸鹽尿性間質腫瘤,混合結締組織亞型(PMTMCT),免疫組化:VIMENTIN(+),CK(-),HMb45(+),melanA(-),CD34(+),F8(+),CD31(+)(圖2,3)。



    結果:患者于術后全身關節痛癥狀明顯好轉,術后第7天查血磷0.8mmol/L,第14天復查血磷:1.11mmol/L。出院前癥狀消失。術后隨訪5年至今癥狀無再發作,也無明顯腫瘤復發與轉移。


    討論


    作為一種少見的副瘤綜合征,TIO引起低血磷性骨軟化癥的機制仍未明確。大多數TIO患者(包括本例患者)在腫瘤切除之后低磷血癥迅速得以糾正,提示可能腫瘤分泌某種調磷因子影響了體內磷的平衡。目前研究表明,這種調磷因子即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FGF-23在TIO患者體內高度表達,可影響腎小管功能,從而減少腎對磷的重吸收,降低血磷濃度。


    TIO患者常有數年慢性肌肉疼痛史甚至應力性骨折史。該病多見于中年人,年齡3~73歲,無性別差異。約53%發生于骨,45%發生于軟組織,3%發生于皮膚。發生于骨內時,肢端或附肢骨多于軀干或中軸骨。其病程較長,癥狀無明顯特異性,除表現為OO的共同癥狀外,經過各種方法可發現相關腫瘤,常常小而隱蔽,腫瘤切除后癥狀和生化檢查可在短期內顯著改善。本例于切除腫瘤后7天血磷明顯上升,術后14天血磷上升至正常人水平。奧曲肽顯像法和分段靜脈血FGF-23的抽取并測定其濃度有助于腫瘤的定位,但發生于軟組織和體表的腫瘤經過詳細體格檢查亦可發現。本例經詳細查體亦發現相關腫瘤。


    TIO首選治療是根治性手術。因其腫瘤性質很少為惡性,徹底切除腫瘤可治愈大多數患者。其腫瘤有一定程度的侵襲,在不能擴大切除的部位有復發可能,但不提示惡性。亦有惡性腫瘤導致該病的報道。并有文獻報道良性病例局部反復復發,導致惡變。本例經徹底手術切除后癥狀好轉,隨訪5年至今未見復發。


    術后判斷低磷血癥是否為腫瘤引起,是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術后病理常可提示該病是否為TIO。2004年,Folpe等提出大多數致病的間葉腫瘤為一獨立病理類型-PMTMCT。其典型組織學特征為豐富的血管、溫和的梭形細胞或星形細胞,細胞無異型性,核分裂象少見。這些細胞陷于黏液樣或黏液軟骨樣基質內,可伴有鈣化。也可包括其它成分如:破骨細胞樣多核巨細胞、成熟脂肪、軟骨或骨樣基質、編織骨及微囊性。雖然大部分TIO由PMTMCT引起,但也可由其它腫瘤引起。絕大多數PMTMCT為良性,惡性表現為梭形細胞異型性增加,核分裂象增加(>5/10HPF),呈肉瘤樣形態。臨床表現為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定期檢查血磷和骨病也是隨訪工作的重點。


    綜上所述,OO為一罕見副瘤綜合征。對臨床表現為多發骨痛、活動障礙、肌無力甚至應力性骨折,伴低磷血癥的患者應考慮OO的可能,并積極尋找腫瘤病灶以排除TIO。一旦確診,手術切除是首要治療手段,預后較好。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